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物生长     
王艳楼 《河北教育》2023,(10):62-63
<正>一青砖灰瓦的旧学校,甬路上两排高大的白杨树,是我记忆中最美的校园风景。那时我的班主任是沈四海老师。沈老师讲课时永远都会带着地球仪,头微微地昂起,眼睛深邃,似乎总是在思考问题,几乎不怎么看我们。但奇怪的是,讲台底下的一举一动,他都仿佛已经洞穿。上他的课,几乎没人敢窃窃私语,都害怕一不小心被他叫上讲台看地球仪,讲地图册。  相似文献   

2.
悠悠乡思     
有些事情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无论别人怎么对你说,你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甘、其中的甜、其中的苦、其中的酸。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那祈盼的双眼、儿子那娇小的身影,还有妻子信中的话。 临出国那天,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下楼来送我。母亲没再说话,然而我从她那盈满泪水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她要对我说的一切。儿子还小,还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离别,但他可能也看  相似文献   

3.
放松自己     
去滑雪,生平第一次. 蓝天、雪山、松林、麋鹿,来不及惊呼,心中所有的禁铜在一瞬间瓦解,我大口呼吸着科罗拉多高山的空气,它湿润寒冷,微微刺痛着喉咙,却让我有说不出的快感.我没有缘故地放声大笑,几乎吓着了自己.在沉闷的计算机房里待了太久,情感都长了皱纹;白纸黑字看得大多,眼睛只习惯于最短的距离.终于有一片大大的天空在头顶,有飘扬的雪潮湿着干燥的肌肤,我感到自己的神经在山风和树香中变得强壮.和着远山起伏的旋律轻声地吟唱;我看得见自己眼神中的闪光,通过别人看我的神情和视线尽头那一团亮色的云霞.  相似文献   

4.
是黑勺。理了一个小平头的他,敞着黑棉袄,露出他妈给织的深褐色毛衣,双手抱在胸前,岔开两腿,笑嘻嘻地站在小路尽头。“我去找你,说你看羊胡子去了。”他这话是对我说的,眼睛却直往杜杜身上瞟。我正准备给他们相互介绍,杜杜却问:“你兜里香香的,是什么?这味道,我没闻过。”  相似文献   

5.
北方,南方     
我在南方,小雨在北方。大概有3年没有见过小雨了吧。在我的记忆里小雨就是那个咧着嘴笑时眼睛就不知躲到哪儿去的男生。而我时常也跟着他笑得东倒西歪。我没有告诉他我家的电话,我更喜欢写信;他也从没要过我家的电话,他似乎比我更喜欢写信。我同桌说,小眼睛的男生最可爱,可我周围几乎都是长着大大眼睛的男生,那样的眼睛深邃而迷人,笑时甚至还会说话。我常常逃避这样的眼睛,怕一不小心又掉进那片漩涡里。恒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生,他就是用大大的眼睛扼杀了我对幸福的所有期许。我记得那时还一直坚持着给小雨写信,突然有一天我的眼泪就滴得满纸…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我常爱坐在电视机前,是为了欣赏吗?不,似乎只为看那五颜六色的画面。那时的时间很多,可我从不珍惜。长大了,我懂得了五颜六色的画面所反映的精彩的世界。可台灯像注射了兴奋剂,睁着它那似乎永远也闭不上的眼睛;书包像吃了发酵粉,“噌,噌,噌”一个劲儿地膨胀,成了一个大胖子;电视机也和我签下了“绝交书”,沉重的责任压在我心头。  相似文献   

7.
眼神     
我与周老师分别已近二十年了,最不能忘却的是他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周老师就被下放到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时,他总是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我似乎没见过他的眼睛,只听村里人说,他离开眼镜就是“瞎子”,所以人送外号“眼镜”。我真正看到周老师那双隐在眼镜后面的眼睛,还是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他从生产一线走进中学课堂。听人讲,他是文革前某大学的讲师。我刚好那一年入初一,周老师就成了我初一的数学老师。他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讲课。至少有一半我是听不明白的,这样我便有时间看他那张有趣儿的脸:整个面部…  相似文献   

8.
如血的夕阳     
奔波了一天的夕阳挣扎在西天。被霞光映得红彤彤的云蔚鲜艳得使人眩目,那是一滩殷红殷红的血.父亲佝偻着似乎永远也直不起来的身子象座石拱桥平摆在田里,他吃力地锄着那生命力旺盛却时时与他做对的杂草。那带有某种节奏感的喘息,象只破风箱在来回猛烈拉动,间杂着尖细的“磁,磁……”声。“爹,你就歇会吧,地我帮你锄!”儿子哀求,  相似文献   

9.
我总觉得,我的眼睛里住着一片幽蓝深邃的海。是那种蓝,很深很深,似乎从没有光线抵达过。我沉溺在那里,长发海藻般散开,却像是有了鳃一样并不觉得难受。闭上眼睛,就能听见气泡咕噜咕噜喧哗着跑过去,还有鱼,轻柔地抚摸海水。那是海的心跳。我静静地沉下去,沉下去,那片幽蓝又像是要把我吞噬了  相似文献   

10.
窗外的风景     
马上就要中考了,每天都忙得喘不过气来,没时间站一站,看一看,没时间关心窗下的月季是否开得正旺,没时间看蚂蚁从哪儿把大米粒搬回家……自习课上,我揉揉发涩的眼睛,不经意往窗外看了看,立刻,满世界的绿色都向我涌来,让我应接不暇,欣喜若狂。“点点黄”就在那一刻闯入我的视觉范围。那是什么花呢?以前我怎么没见过。在这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初三,我没时间去多想,还是做我该做的事吧。一天天过去了,那“点点黄”似乎被我忘却了。再次望见它时,正值我心情低落,满心的忧虑无处诉说。望见它,我备感亲切,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从此,每天看两眼“点点黄…  相似文献   

11.
承洁  张理刚 《小学生》2016,(Z1):44-45
天,昏暗了,我抬头望着那橘黄色的美丽黄昏,若有所思。尽管我知道,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那个我在心里默默期盼的身影,他还不会出现,但我,却依旧傻傻地等待着。此时,我的眼眶,不禁红了,在那不起眼的角落,让我再一次,想象了熟悉的他:在蓝天的尽头,一只已有些飞不动的老鸟,却依旧那么地卖力,在天边飞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听到“开往春天的地铁”时,我忽然想到了我爸爸。我没有看过地铁,但我却可以想像那是怎样一幅景象:一条又黑又长的隧道,一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可是又渴望光明。像我一样,在前进中难免会摔跤,但是在我摔跤后总有一双宽厚而粗糙的手扶我起来,就这样,让我走向那似乎不可能到达的尽头。尽头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是春天,一定是春  相似文献   

13.
青春的河道     
我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夜景,那川流不息的车道,闪着橙色的光亮,俯瞰下去就像是青春的河道奔涌向前,它们不停地串联,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河道,它养育了不知多少人,它包含了不知多少人,它让他们跟着它一直向前。有人说,老家像是一条大尾巴,总会时不时地抬起来让人看看羞处,让你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村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教媒体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需要很好地运用电教媒体。纵观学生作文,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成段地“引用”,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学生身边的仓库并非没“米”,只因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正如契诃夫对一位青年所说:“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您凝视着它,就会在那里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  相似文献   

15.
老牛卖了,伴随我12年的老牛卖了,并且是在炎炎烈日下耕作了一上午,连“中饭”都没有吃的时候,被两个残忍的牛贩子用竹鞭抽打着疲惫不堪地离开了我——与它相依相伴12年的小主人。我永远也忘不了它临走时凝视着我的那双浑浊的眼睛。在浑浊中,我似乎看到了那里面有一点晶莹的东西。儿时,最惬意的莫过于放牛了。我最爱看牛吃草的情景:嚓!嚓!老牛的嘴巴就像铡刀一样铲掉大片青草,然后抬起眼望一望坐在一旁的我,  相似文献   

16.
杰里与上帝     
杰里怯怯地站在离老婆婆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来,好像在哪儿见过她,杰里使劲地想着,却只茫茫地觉得熟悉。这时候他忽然发现老婆婆已经停下活计,拿一双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望着他。杰里为之一震,他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睛,蓝瞳像混进了杂质的宝石,却闪耀着射穿灵魂的光芒。“孩子,有什么事?哦,是饿了吗?”老婆婆松弛的喉部一颤一颤的,声音硬而苍老。杰里这才发现自己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却一点也不感到饿———可能是因为那瓶牛奶吧。“老婆婆,我要去找上帝。”杰里回答。老婆婆的眼睛深处似乎闪动了一下,“你找上帝干什么呢,孩子?难…  相似文献   

17.
沉重的母爱     
一双枯瘦如柴的手,一张黝黑干裂的脸,两只眼睛里似乎永远噙满了泪水。整天微佝着背不停地忙碌着……她,就是我那命苦而又可怜的妈妈。  相似文献   

18.
月光如水,别梦依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斜斜地映着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想来已有好几年没有和爷爷走在这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上了。爷爷啊,你是否依旧静静地守在小路的尽头,提着那把古旧的二胡,准备为我再拉一曲古老而淳朴的歌谣?  相似文献   

19.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很赞赏海德格尔的言语: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面对现实社会的纷纷扰扰,在学校这块纯净的土地上,俗世的那些喧嚣逐渐隐去,在老师的爱抚下,每个学生自然愉悦地成长,那本身就是一件多么富有诗意的事. 每天走进教室,面对着几十张稚气可爱的脸庞,似乎永远也看不够,每天都有欣喜.课堂中绝不能少了几许"温情"、几分"热情".绝不能没有发亮的眼眸,绝不能没有情感的抚触.今天分明有一双闪烁着光亮,充满着期待的眼睛,从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注视着我,一看原来是成绩很差,生活在贫困的单亲家庭的小凡,或许是因为自卑,当我用善意询问的眼神和他对视时,小凡把脑袋耷拉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一步、两步,步步都在向家乡靠近; 一声、两声,声声都是家乡的呼唤。要回到久别的故乡了。这一次回来,我将永远在家乡了。我要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成长。每每想到这,我总感觉有一双沉重而又满含期望的眼睛在盯着我,那是父亲——一位从事三十多年小学教育的教师的眼睛。离开父亲已近三年。记得离别时,他老人家用他那深沉的目光,满吐着悲戚,似乎在说:“学好后,你一定要回来,波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