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遭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灵魂。铸炼师德要从自律开始,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模范遵纪守法,追求真才实学。教师应讲求师爱,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教师应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解放思想,构筑21世纪新的教师素质结构,同时要坦诚接受学生的挑战,再次应理解包客学生的过失。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地发展。曾经有人用"警察与小偷"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让许多人一提到教师这个词,就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其实,优秀的教师应该无论是课上、课间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教师应爱党、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应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教学,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  相似文献   

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9.
师德浅谈     
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它包括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师德感情的培养以及师德习惯的形成等.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他就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反之,缺乏师德,势必嫌弃甚至鄙视教师职业,或把教书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工作松松垮垮,生活随随便便,和学生没有感情,与同事关系紧张,这样的教师势必要误人子弟,贻害国家.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对于整个教育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师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师德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是目的,爱劳动、爱科学是手段,爱社会主义是道路和方向,而关键之点是爱社会主义,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而在教师的素质中,思想品德则是灵魂。那么,当今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素质呢?1.要有爱岗敬业的“师业”爱岗敬业是做教师的前提,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这个“业”、教学这个“岗”。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和勤以为业的意识,那是不可思议的。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教书育人的信念。2.要有爱生如子的“师魂”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从一定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师学生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大对师德规范的教育宣传力度,注重培养高师学生成为道德生活主体,师范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教师的人格示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教师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对道德要求很高的职业,在师德建设中,要重视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反思是自我认同与认知冲突的统一。相对于自我认同而言,教师反思时产生的认知冲突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化的更为活跃、更为重要的思维因素。要促进教师反思时的认知冲突的生成,学校应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以使教师超越反思的个体性,应实施有所侧重的教学评价和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以掌握原则性的教育知识,应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应"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师德八条》中也提出教师要"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说,师生平等乃教育成功之基。没有师生的平等,就没有均衡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建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平等成为教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课堂上从事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劳动,尤其更重要的是育人。要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意识,即所谓“献身精神”。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对人类的命运、社会的前途,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信念和革命的人生观。二是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普遍的热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教育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心情出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才乐意接受。三是为人师表。教师应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主要包括语言、仪表、教态等方面,教师只有具备模范的言行,才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总之,要育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在构建文明校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和鼓舞学生,弘扬高尚师德,敬业、乐业、勤业。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决定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小学要组织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仪式,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应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为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浙江省教育厅将把师德建设情况纳入全省教育科学和谐业绩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特殊群体的学生,要全面培养和提高这些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工作任务艰巨,因此,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更显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特殊教育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实践认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5点工作.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教风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教风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教风,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要不断地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其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要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学教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特教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每一位残疾学生.  相似文献   

20.
师德是指学校的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和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人工作质量。加强师德建设,对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办学水平至关重要。 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创“四有”新人,无论哪一个“有”,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没有“四有”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四有”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目的就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