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产业巨大转型、升级,传统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育已无法应对时代变革。将MOOC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现行计算机课程知识层次结构融合,构建了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并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综合性实践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的思路,以适应当前国家工业2025和“互联网+”发展战略对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紧迫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工业经济互联之后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和产业生态,已成为工业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今年是数字经济大趋势下的基建年,也是工业互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相应作出调整。当前,应用型高校虽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却依然存在学科专业布点不足甚至空白、专业设置趋同且科类分布集中等问题,致使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无法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增强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非均衡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导向,探索学科专业设置新机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融入传统产业所迸发的巨大生产力,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加大了社会和市场对电气信息类人才的需求量,对传统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互联网+”时代下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核心是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转型升级急切需要人去实施与推进,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其实现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新时代,对于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显著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对接需求、服务产业的必然举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培养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契机。为了解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用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创新,制造业飞速发展,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多数国家已推出振兴制造业的战略计划,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重大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的主力军,应紧密关注行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力,为企业招聘输送岗位匹配满意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探析安徽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路径,通过调查问卷搜集安徽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相关数据,分析推行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和安徽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发展智能制造的成功经验,安徽省应借力“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鼓励多元化资金扶持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及转型、加强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服务引导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安徽省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推进战略要求制造业快速升级,而制造业的快速升级离不开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制造业人才.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和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现代制造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玛青  陆胤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211-212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产学研结合视角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交叉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组织保障。黄酒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黄酒产业的生产与发展依赖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开拓创新。文章介绍了黄酒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内容和情况。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帮助搭建学生理论基础教育与应用能力锻炼的桥梁,培养学生对黄酒产业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余薇 《职教论坛》2021,(2):170-176
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产生颠覆性变革,成为国家智造新平台、产业升级新路径、核心竞争力新焦点。然而,生成经济增长新模式的同时,也向人才供给侧提出了新挑战。职业教育作为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侧,必须尽快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新要求。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并有效助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现有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等内容的更新。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建设,但职业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其挑战及要求,仍需系统深入探索。因此,借鉴美国职业教育应对工业互联网挑战的成功经验,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方面重塑职教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师资培训,深化产教融合,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青岛工业的重中之重,在青岛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但青岛制造业存在产业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要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促进高端制造业聚集,形成高端制造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153-156
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结合工业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出一套以实际水利排涝站工程为载体的智慧水利实验平台。该平台以PLC作为现场控制核心,采用分散控制、统一管理的模式,利用浏览器、手机APP作为远程终端服务软件,最终实现对排涝泵站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运用该实验平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互联网+工业控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缩短了制造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隔阂,用户具有消费与生产双重身份,以用户为中心成为企业发展落脚点,如何借助用户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用户导向方式及路径,从转换互联网思维、柔性化组织结构、企业前后端重组、用户维护与培养等方面进行制造业优化改进,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国家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力。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良好,具有数字中国举办地和“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的优势,同时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但技术投入不足,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也不够深入。从需求个性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协同化和产业服务化四个方面探寻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根据福州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服务平台、强化数字优势、立足产业链、整体推进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签定软件外包及办学合作协议。该合作是温州首次与印度知名IT人才培养机构开展的全面合作。对于学院与社会多方合作正在大力推动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引导温州企业在金融风暴过后实现经济产业从制造外包向软件、服务外包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它必将为温州、浙江的IT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掀起了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浪潮。制造业的全面转型与升级,"互联网+"的拓展与延伸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面对新工业化与"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诉求,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纵观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必然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