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校教育需要爱和关怀,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新的视域.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教育惩戒需以尊重和接纳学生为前提,以追寻幸福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自由作为理性范畴,以责任作为人本之基.关怀视域下的教育惩戒具有关系性、延续性、关怀性等特征,在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遵守以人为本、适度比例、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毅 《教学与管理》2014,(15):86-88
惩戒教育在教育中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在维护学校秩序和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惩戒教育的复杂性场论,致使惩戒教育的效用性很低。因此,我们需要对惩戒教育进行审视,使惩戒教育的效用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教师能否惩戒学生以及学校能否使用惩戒教育,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加以面对的重要问题。在现今学校教育中,由于对惩戒教育的错误认识,惩戒往往被加以批判,致使学校教育中出现教师畏惧使用惩戒权的怪象。基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惩戒教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表现出其正当性与合理性。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运用惩戒去教化学生,更要善于运用惩戒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惩戒随处可见.学校场域中的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以培育“善念”和塑造德性为目的.精准惩戒是指精准的教育惩戒,它除了具有教育惩戒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包含三重意蕴,即实现“灵魂转向”、彰显教育正义和传导教育温度.实现精准惩戒的基本路径(原则)为建立师生“惩戒共同体”、找准学生品德“最近发展区”、顺依天性觅蹊径.在此原则下,情理交融的劝诫智慧、易损的自尊与良好的“弹性”、明辨“真恶”并顺性惩戒是实现精准惩戒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惩戒不作为,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惩戒教育面临缺失的状况,导致诸多不可忽视和无法弥补的不良后果。学校的惩戒教育需要立法,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惩戒的依据是合法社会化、教育公正和教育权力.其历史演进经历了古代教育惩戒、近代教育惩戒和现代教育惩戒三种形态,逻辑是从自然权利演进为社会权利再演化为法定权利,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与儿童身份地位、师生权力关系和教育价值文化密切关联.未来教师教育惩戒的主体形态将以柔性的象征性惩戒为主,而面向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以及严重行为问题的惩戒,将由专职教师和包括学校在内的专门机构来实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惩戒受到教师抵制的主要原因是:失当的民主观和平等观、部分学生挫折承受力较弱和一些教师对教育惩戒内涵理解不准或惩戒失当.教育惩戒既是维护学校教育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是自然教育的必然补充,同时教师也有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惩戒合理性的保障.要保障教育惩戒顺利实施,教师应准确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教育惩戒,并在教育惩戒失当时及时补救,以减轻对学生的伤害,消除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权是教育领域的争议性话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促使人们对其再审思.教育惩戒权是教书育人的内容和手段,是权力与权利的耦合,是实现教育正义的良序善治的“善制”.作为公权力,教育惩戒权是有边界的,需要通过明确教育惩戒的具体方式、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实施原则和限制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来合理适度地划定教育惩戒权的边界.教育惩戒权落地化,必须立法确权、保证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依法规制、强化教育惩戒权执行的程序性;加强监督、完善学生申诉渠道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违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在学校中的学生暴力现象、旷课逃学、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由于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维持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因此,教育惩戒是纠正和控制学生违规行为的重要方式。教育性和制裁性是科学、理性的教育惩戒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戒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教育惩戒呈现出价值认识模糊、主体模糊、尺度模糊、实施效果模糊、救助反馈机制缺失等非理性发展态势。实施合理合法的教育是完善教育评价科学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维护学校教育公共秩序、推动个体自律的内在要求。因此,为实现教育惩戒理性回归,要善用多方载体,缓解和矫正对教育惩戒的偏差认知;明确监督主体,发挥家庭和社会组织在惩戒过程中的作用;细化尺度限度,各地方、各学校要因地制宜深化惩戒细则;完善权利救济,建立和健全学校教育惩戒申诉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国内外教育学界早有关注。总体上经历了从绝对惩戒教育到“无批评式教育”再到强调惩戒合理性的演变过程。学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学界学者一般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学校“处分”学生的措施视为教育惩戒;而多数教育学界学者则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强调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相关的立法层面上试图区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并将二者结合使用,细化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具体措施,分梯次使用惩戒与处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纪律处分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惩戒与处分等学校不良记录封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A significant contention underpinning the commentary around STEM / STEAM is the evidence of discipline hierarchies, and inherent binary perspectives and/or biases that lend themselves to privileging one or more disciplines over another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context. The current focus on increasing engagement with STEM in Australian school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how the creative and liberal arts, and arts‐bas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being adopte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and for STEM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esign for a STEAM education programme evolves and is adopted in an Australian context. Tasmania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vibrant creative communities in Australia.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one of the lowest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ntrenched teaching habits and disciplinary hierarchies often create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EAM despite genuine goodwill and enthusiasm for STEAM among teachers and within school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contrasting dynamics extant in the Tasmanian educational context, it is here that some of the nation’s most curious and exciting examples of STEAM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emerged. It offers an example of an innovative learning project and proposes the means by which these disciplinary strands have been effectively entwined.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敢惩戒和滥用惩戒的双重乱象使得有必要制定教育惩戒规章。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要求它在法律层面须具有依据,且不得抵触上位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7条、第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者对教育惩戒权持认可的态度。为确保教育惩戒活动的合法性,教育惩戒规章在实施原则、惩戒的范围、惩戒的方式、惩戒的程序和纠纷解决等五个方面都不得抵触上位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实践的关系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等问题,以推动高等教育学发展成为自立、自为、成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福柯通过对18世纪以来的学校教育中的规训权力及规训技术的系谱学考察,揭示了学校规训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既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训人的精神,其在使学校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都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这是学校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我们应当构建同一的学校。学校网络是一种基本无行政干预又无等级色彩的教育组织,它有利于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则是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某种政治理念,由权力部门对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领域有计划地实施变革的政治决策。21世纪应当是教育创新与改革的世纪,应当致力于构建教育成功的美好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7.
Marginalised students in education are often formally excluded and further disadvantaged by school 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is leads to school behaviour codes not being followed by students. This result is often linked to individualised student disciplinary responses. Further, formal student exclusion from schools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international practice driven by eclectic government policy. Yet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on student perspectives within debates on the value of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reduce fixed‐term exclusion and promote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This study, by Gwen Gilmore of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at Victoria University, Melbourne, presents the perspectives of five Year 8 and 9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disciplinary inclusion room designed to reduce fixed‐term exclusion in a secondary school located in England.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framed by a cultural 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 approach, and mixed methods reported include document analysis and student interviews. Students stated that the disciplinary inclusion room enabled them to continue their learning and that this discipline model complemented the processes of education. These students' perspectives challenge recent narratives on disciplinary provision and provide possibilities for schools to consider how discipline can be organised towards practices that are more inclusionary and potentially educative.  相似文献   

18.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法理学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它对学生实施的处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否具有可诉性,取决于学校的处分决定是否引起学生学籍的改变和身份的丧失,因此,将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些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决定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和发达国家行政法改革的趋势,也能有效地监督高等学校自主权的运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机构与出版平台以及研究人员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研究主题上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和学科属性受持久关注;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是推动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以《江苏高教》、《高等教育研究》为代表的几个教育类期刊是学科研究成果的主要出版平台;从事学科研究的作者群体中以高职称人员和博士生为主,学科规训制度在推进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本理论研究上力争突破、重视有组织研究机制创新并发挥主要出版平台的作用将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