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爱玲 《中国教师》2014,(15):89-91
<正>一、现象剖析作为一线教师,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自信"地走进课堂实施教学设计时,是否会遭遇到这种情况:刚呈现课题,许多学生就已经把教学的主要内容脱口而出,精心安排的探索活动毫无"用武之地",教师教得满头大汗,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课堂表面上显得"一帆风顺",但因为缺乏探究和思考的深度,学生如平地走路,并没有多少收获;各种"意外"随时搞得我们束手无措……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教师课前作精心的准备是  相似文献   

2.
自从小学开设科学课以来,怎样上好科学课便成为教师研究交流的主题,由于好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究竟怎样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应当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一个"愉悦的科学课堂",一个"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一个"思想教育的科学课堂",一个"游戏化的科学课堂",一个"网络化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掌声,而这一片响亮的"赞同"声背后却隐藏着滥竽充数的被动学习者。化解学生的这种被动"赞同",一方面需要优化自主研究资料,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交流与评价,给学生的自主交流评价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育对象——学生这一教学资源,通过调动、激励,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发挥"小先生"的潜质,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建立"小先生制",在音乐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各个教学内容中有效运用"小先生",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中的"小老师",既是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者,又是  相似文献   

5.
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疑惑: 1.课堂活动体验"虚化",淡化语文知识.课堂气氛活跃,一会音乐欣赏,一会书画展示;又是课本剧,又是多媒体.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可课后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课堂成了"满堂问",学生的身心似乎达到了愉悦,但语文本身的内容却未被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定义课和课堂: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换言之,课和课堂既是解决的"战场",又是生发问题的"主场"。为此,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寻到了点滴课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做法,归纳在一起与同仁们分享。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为学生所"熟知"的一门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实施"小组参与教学模式",把一个教学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上课安排一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讲述一个问题.这种简易可行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贯通"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与"课后总结",达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衔...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课堂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语言艺术"左右"着课堂气氛,也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语言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种能力彰显,又是一种艺术性表现,如何让课堂语言成为点燃学生热情的"导火索",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怎样搞好特校的电脑课堂教学?这是从事特校电脑教学的教师们长期以来一直苦苦探讨的问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电脑教师,也多是"事倍而功半",因为你面对的学生比较"特殊",不能采用和普通学校的儿童一样的那套"教法".怎么办呢?几年来,我的做法是:活化电脑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电脑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常说,教学是科学,教学又是艺术。"乐学与乐教"即是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一、"乐学与乐教"的内涵"乐学",是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愉悦感的体现,就是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求知,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感。"乐教",是教学艺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愉悦感的概括,就是教师在学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堂小结是教师、学生在数学教学任务结束阶段,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所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再认识、再思考.这样,既可以对已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又可以拓展思维,使之"温故而知新",形成整个课堂教学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师生的一段生活经历,是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当作是"生活",而是把它当作了"生活的准备"--为了所谓"将来的生活",剥夺了学生"现在的生活".教师用自己的目标替代学生的目标,用自己的体验替代学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的,往往不是真情实感,而是"虚情假意";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不是生活的本真,而是异化了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些学生不能立即作答的"卡壳"现象。面对"卡壳"现象,不少教师怕影响进度或"冷场",于是常会自问自答,或是批评指责,草草收场。如果对"卡壳"现象不能较好处理的话,就会失去提问本身的意义。时间长了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愿去思考,不想去作答。其实,学生积极性一般都很高,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提出,立即小手举成一片,甚至还用胳膊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设问或追问,都是通向教学目标的一级台阶,当学生回答正确,不要急着召集众生满堂喝彩;当学生沉默时,更不要急着追问"还有吗",只有我们充分设计精心准备,才能有效、高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达到理想的,甚至是那令人震撼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上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教师从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兼道具中解放出来,在导字上下功夫,通过下面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做好"导演".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让人欣喜.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谈谈教学设计及实施中的要点. 1 功夫在诗外--课前师生共同丰富学习资源 当前很多教学改革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所要学习的课文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以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前置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查找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原来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把资料查找好了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并且教师查到的资料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丰富.  相似文献   

18.
张巧英 《生活教育》2011,(7X):50-51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艺术的舞台,而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共有的舞台上,显示的是语言的魅力,张扬的是个性的特点,演奏的是动人的旋律,流淌的是智慧的甘露。学生是这个舞台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可以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心"主导",才能使"主体"更加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代的间隔,加上文化快餐等因素的冲击,学生对文言文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而为了应试,教师"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唯恐学生遗漏一词半句,课堂上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学生听教师打"字词持久战","除了背还是背",更是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文言文教学就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差,教学效果差;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听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再次引发了我对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的思考。执教者这样设计整个教学流程:以文章最后一段宇航员的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美丽、和蔼、无私三个层面来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引领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随后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