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是我国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而有效评估保教质量是提升工作的重要环节。分析和比较中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与芬兰《早期教育与保育评估指南与建议》的异同,发现两国保教质量评估体现出相同的教育与评估理念、原则和方式,芬兰侧重于系统的评估组织架构和多元角色的参与。我国应完善国家学前教育监测系统、建立地方管理系统、重视多种角色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入园率的时候,质量和机会是同样重要的.如果没有基本的质量保证,入园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意义并不大.[1]而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正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此,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关于学前教育和保育的《国家质量框架》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将之作为提高全国学前教育与保育机构质量的重要依据,旨在为幼儿提供更高标准的教育和保育,同时也为家庭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幼儿教育与保育信息.本文将对此框架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是一种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对幼儿做好预备教育,包括使幼儿学会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形成完整健康的性格,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评价学前教育质量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是当前国际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的权威专业工具,源自于现代教育关于实现每个幼儿都享有优质教育的美好理想。量表由环境与空间、课程内容与教学法、幼儿教师与保育人员、家庭及社区与儿童保教的伙伴关系和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等五大领域76个项目构成。未来研究需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的修订,在建构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多元评价方法,并自觉与我国学前教育整体事业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家园共育"的行动指南. 1.明确了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 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幼儿,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巾必须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即幼儿教育的应然目标.同时,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即幼儿教育的应然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2022年2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文件从总体要求、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组织实施、评估指标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颁布,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于转变公众的幼儿教育观念,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意味着我国学前教育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评估指南》站稳国家立场,坚守儿童本位,立足园本实际,引领学前教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树立科学的保教理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基于儿童发展需要开展保育教育。评价方式强调注重过程评估,重点关注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欢乐时光,儿童乐园——澳大利亚幼儿保育框架》于2011年颁布。该《保育框架》着眼于提高幼儿的幸福感,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实践作了具体规定。《保育框架》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雪 《中国教师》2012,(18):9-14
2012年5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从国内背景来说,是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国际背景来说,则受联合国2006年儿童教育基金会项目在全球推广的影响。《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和家长作为政策实施又寸象的国家级政策,具有很重要的进步意义,对于完善幼儿教育法规体系,促进幼儿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一线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学前教育专家是如何评价《指南》的呢?他们对《指南》提出了哪些建议和期望呢?《指南》是否能够解决现存的幼儿园小学化等问题呢?本期我们就来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四梁八柱"的思维方法并借鉴CIPP评价模型的结构逻辑,按照循序循证的五步研究路径对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国际比较、理论构想、实证建构和政策建议。首先选取目前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以结构性描述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而将当今中国与国外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性框架和具体指标进行并置、比较以分析中国现行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性和内容性问题;随后构想出包括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其下设的55个三级指标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再后基于实证研究建构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四梁八柱"和关键指标,形成包括价值质量、条件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4个一级指标,涵盖价值取向、社会背景、体制机制、资源配置、保育教育、园所管理、普及普惠、安全优质8个二级指标及其下设的57个三级指标的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和基本样态;最后提出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的5条政策建议,分别是积极构建结构框架以确保对系统性质量的统筹关注、特别重视背景因素以确保对价值性质量的优先关注、持续关注输入因素以...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美国LPI发布了《幼儿教育有效性的实证性依据: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该报告分析了美国近期开展的21个幼儿教育项目及其评估报告,系统评价了不同幼儿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发现,高质量幼儿教育项目支持幼儿的有效性学习,其对幼儿参与者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多维性,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收益,但幼儿教育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研究对象不确定、其他因素对幼儿参与者的影响不明确等问题。借鉴LPI的研究成果,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应从实际出发,改进幼儿教育质量评级政策,关注幼儿教育质量评级标准与工具的有效性,建立幼儿教育项目评价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Findings: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ram qual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receiving subsidized child care (subsidy density) in early childhood centers.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idy density and the quality of infant and preschool classrooms in child care center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alary as well as other structur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A multimethod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110 child care centers utilizing an interview of center directors as well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using standardized measures of quality and language/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ubsidy density does not predict the quality of infant classrooms. However, subsidy density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classrooms. Teacher education is predictive of some quality indicators, but teacher salary is not. Practice or Policy: Practi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centers that serve low- income children. Statewide initiatives should target centers with higher subsidy density for quality improvements. Local programs and state policy should provide teach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obtain ad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n offer incentives to remain in their current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社会均将高质量学前教育视为构筑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融合“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质量内涵,本文阐析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三重价值诉求及五维核心要素,提出了政府、机构、家庭对话联动,课程和师资、制度和监测等要素系统建设的质量框架体系;从学前教育质量的可负担、公平均衡和持续活力三方面梳理了我国“有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从儿童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和师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三方面为未来的实现进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督导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督导彰显了办学行为评价的公正性,关乎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学前教育关联主体的利益保障。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督导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公平、正义范畴。通过对学前教育督导面临的功利性、正当性和公平性的道德考量,可以看出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效率、平等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的伦理建设应该包括:浸润伦理关怀,拓展伦理交往空间,增强伦理自觉,实现教育正义。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个体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学前教育系统的供给质量,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始终把幼儿教师工资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杠杆。我国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教师身份与工资待遇的初步确定”“教师工资制度开始正式确立”“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的规范发展”“教师工资待遇的细化完善”。其政策呈现出“以公办园在编教师为主要保障对象的政策目标体系”“以多部门多层级形成联合保障主体的政策协同体系”“以公办园教师对标公务员、民办园教师对标公办园教师的政策参照体系”三大基本特点。放眼未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的变迁趋势将朝着“多样化财政拨款方式,完善对各类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优化教师准入的政策设计,捋顺不同身份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径推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指标是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探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指标的依据、原则和内容,对全面评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OECD为进一步促进国际社会对儿童存在的理解、增强各国对儿童早期学习的投入力度、逐渐消除各地儿童发展差异,于2019年3月发布了《帮助婴幼儿学习和成长》政策研究报告。从儿童早期学习"机会"的获得、"结构性质量"的管理、"关键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一体化"的设计四个"政策维度"入手阐释了当前OECD国家/地区在ECEC方面的政策实施现状。反映了这些国家/地区儿童早期学习政策发展的新思路:加强"保教一体化"整合式管理以保证有效衔接;普及3岁以上儿童学前教育以实现义务教育向幼小化延伸;建立国家级幼儿教育课程标准以提供一致的质量基准;保障ECEC阶段师资数量和质量以提升幼师专业水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a Germ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CEC) governmental initiative assessing children's grammatical and vocabulary development between 2;6 and 4;0 years (N = 1,331), quality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the preschool se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predicted development in grammatical skills, but not in receptive vocabulary at age 4, while the effects of preschool process quality showed similar relative impacts on both language outcomes. 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effects of accumulated advantages of preschool quality for children from medium‐ and high‐quality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eir vocabulary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findings from the German ECEC context and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efforts to improve ECEC quality and ways in which both learning environments act together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