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解科学探究需要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在物质科学领域中会运用简单的模型解释物质的运动和特性.浙教版《科学》新课程的第四册第一章内容就是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这章学习了用模型来表示原子、分子;用符号来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可见模型、符号已渗入到新课程的学科理念中.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分析 《拓展》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拓展与应用》单元的第一课,也是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最后一项。本课主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新现象,解决更多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省两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梳理了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操作策略.即从生活现象中,提取科学问题;在探究教学中,领悟科学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应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既不能脱离科学知识载体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科学探究过程而存在,我们倡导“知法并行”的学科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兴趣性和生活性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他们形形色色的运动,如果不采取突出本质的主要矛盾,忽略非本质的次要因素的科学思维方法,人们便不能摆脱浩如烟海、纷乱复杂现象的纠缠,理不出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学理论大厦无法建立.物理学中的各种模型便是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质点模型无疑是理想化模型中最典型的,如果物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模型和数学模型方法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很受重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科学内容标准”中,2000年中国科协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在“科学概念标准”中,都表明了“模型”的重要性。“数学模型”是“模型”的一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学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资源。在日常的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一资源,开展数学模型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培养学生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是有益的。下面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进…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在科学和艺术活动中,培养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感受探究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体验成功创造的乐趣,因此,科学艺术教育活动为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依据。一、兴趣是创造行为发生的前提,科学与艺术教育活动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源泉。新《纲要》中提出科学领域的第一大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学的《科学》教材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明年小学《科学》教材要从一年级开始,也是《科学》教材的一次重大改革,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当然要及时改变自己。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许多现象会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向导,盼望着学生早日爱上科学,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9.
骆建江 《科学教育》2005,11(6):25-26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特别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新课程《科学》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浙教版7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二章《常见的植物》中的《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以下简称“蝴蝶”)这一节为例来谈指导科学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提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可见,模型认知是科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模型的建构是感性思考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模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核心概念,学会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毕岚 《物理教师》2003,24(3):40-42
1 英国教材《核心科学》概况英国政府在一份政策声明中指出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全面的科学素养为取向 ,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 ,学习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便于获得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 ,剑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了《核心科学》 ,即《CoreScience》 .该书分为一、二两册 ,它以灵活的方式覆盖七、八、九三个年级中的全部的科学课程内容 ,其知识点和难度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学等内容 .其中 ,第一册适用于七、八年级 ,但内容覆盖了三年的全部基本知识 ;第二册适用于九年…  相似文献   

12.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以及卢瑟福仪粒子散射实验等六个方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分析 1.问题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着科学启蒙的重任,怎样以喜闻乐见的学校课程形式,让孩子们对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校使用的湘版《科学》教材八册书中涉及电的内容有:五上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五下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和六上第四单元《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一、课例说明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来源于小学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该实验说明用塑料用具(如塑料自动笔、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可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教学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分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2课,与它相关联的还有《指南针》内容,都是对磁现象的研究,教材安排4课时教学,本节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形式,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了解磁铁的磁性与磁极,发现磁铁间的互相作用,建立“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了解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88):160-162
科学绘本不同于其他的绘本故事,它是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及道理通过图画、文字等形式进行介绍、解释的一种文学材料。它能将抽象的科学现象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科学活动变得更加灵动和容易理解,从而充满生趣。文章以科学绘本《风到哪里去了》为例,探索如何利用科学绘本去组织开展大班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注意教学过程 培养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在高一教学中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科学方法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利里 《教育》2014,(11):64-6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这条真理的不断被实践,人们越来越发觉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科学教学从娃娃抓起,小学教材中就出现了《科学》这门启蒙课.但单调的课堂教学能否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笔者发现,小学生除了需要一个有形的课堂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锻炼自己科学探究的能力外,给他们提供一个舒展个性的“后花园”显得非常必要.因为科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科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李佩艳 《吉林教育》2006,(10):48-48
新编《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观察大树”、“寻访小动物”和“寻找淀粉的踪迹”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那么如何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上好新编《科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探究中用于测量的"器"(见本刊第5-6期)二、《科学与技术》课程中教具和学具的设计《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目前在上海三个区试用。为什么国家要发展《科学与技术》这门课呢?第一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世界。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推动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