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论是电解质溶液,还是非电解质溶液,溶液是不显电性的,即溶液是呈电中性的.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溶质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并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因此,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各种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这样溶液的电中性就为溶液中离子的推断提供了一个隐含条件,而这个隐含条件往往又不被人注意,极易被人忽视,从而造成在离子推断中漏选或错选.  相似文献   

2.
农民“大瞎生”主动离开土地,想要融人城市,但又不想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城市中立足,而只是以城市人自居混迹城市.所遭遇的是被拒城市身份,又被乡村抛弃的尴尬的无身份境遇.为了摆脱这种孤立、绝望的处境,他只能选择反抗,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证明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生态伦理问题也被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发展。提到生态伦理问题,就必须面对生态伦理中涉及到的三个维度:生态、科技与人。生态为科技所破坏,科技为人所利用,而人又必须以生态为依托而生存发展。应分别站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伦理中这三者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朱云 《文教资料》2006,(17):48-49
《雷雨》中的女性形象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已经有相当多的评论文章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蘩漪、侍萍和四凤这三个女性形象。但几乎没人注意到在《雷雨》中还隐藏着一个悲剧女性,她是被人所遗忘的,但她的存在却是确实而又必须的,在她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妇女所背负的最悲惨的命运遭际。  相似文献   

5.
"人"的培养是通识教育根本的价值追求。对"人是什么"的追问是通识教育不变的主题。哲学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是"文化的存在",人创造文化,同时又被文化所创造。因此,我国的通识教育应该回到"文化的存在"这一原点,即尊重人的主体性,同时强调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能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家认为语言与存在是内在同一的,作为"存在的存在"只是存在于语言中,语言是存在的本体论依据。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作"此在"敞亮自身的存在方式,"此在"由语言本身所蕴藏着的内在丰富性语义所牵引,聆听、领悟并应和着这种本然所是的存在意蕴。而在伽达默尔看来,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凡是能被语言表述的东西并不存在于它自身之内,而是存在于它所表述的语言中并作为被理解的东西而存在。人及人的世界生成并存在于语言中,语言是存在的直接显现,语言与存在的内生性关系,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语言学视域和存在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新华网北京1月9日专电 2000年3月17日,在乌干达一小所教堂,邪恶之火被点燃,530多人在痛苦中葬身火海;在这之后,就在这教堂附近,又发现多个坟墓,挖出数百具尸体。惨案连连,血迹斑斑,让人触目惊心,倒吸凉气。而制造这些惨案的,就是一个叫“恢复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地区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存在着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站人文化,这一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从对站人方言、站人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站人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而不是流动状态下的流人文化。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在这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笔者在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研时,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有失语文教学本真、让人难以捉摸的"雾化"现象。这里所说的"雾化"现象是指小语阅读教学被一些机械的、盲目的操作所代替,被一些虚幻的、缥缈的环节和内容所遮掩,看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学习习惯和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也存在问题:要么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讨论死亡问题。假若人能实现长生不老、不死的“美梦”,分析可见,这将使人失去作为人存在的一切意义,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由此反映出死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人对“我”死后的绝对无知,死亡的真实意义在于“我死”,而不是“他死”;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应建立“我正在死亡”的死亡观,并将其作为我的积极人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佛教、基督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生死智慧在现代临终关怀中有何作用,我们人类又如何从这些古老的文明传统中汲取有益的养料,以对付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严重的死亡问题。让人们从对“生”的关注中延伸至对“死亡”问题的求解,认识到不提升“死亡品质”,人生品质的提高便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元代四大悲剧向来因其是否称得上真正的悲剧而在学术界具有争议,然其光明结局的悲剧性实质以及主人公在人性、尊严上所遭受的空前摧残却让现代的读者相信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人的尊严既包含着人的人格尊严,也包含着人的身体尊严。但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强调理性精神上的人格尊严,而忽视了人的身体尊严。女性身体所拥有的固有尊严和价值总是被人们刻意地压制、贬低甚至诋毁。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女性身体的非客体性及其尊严的独立存在,女性只有获得身体尊严才能真正实现其人格尊严。切实维护女性的身体尊严不仅是一种道德理念,更应是具体的法律实践。在法律上,衡量女性身体尊严受到侵害的实质标准是其身体沦为客体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一股无法避免的潮流,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由于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取得成功,真正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界下的德育新探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透视德育,是指整体地理解和把握德育,使人真正呈现在德育中,使真实的人、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界考量德育,需要从德育对象、人与社会以及道德的关系、德育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反思当前德育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荀子人性思想既是其天人关系观在人自身的体现,又是其整个治国理论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性恶善伪”四个字。荀子的人性论,与其说是人性恶,还不如说是人性不善。荀子的人性论必然导致对圣人或圣王政治的强调甚至崇拜,这是其人性思想的社会论意义。荀子人性思想自身矛盾的症结,则在于他对于圣人或圣王统治的强调。  相似文献   

20.
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果子狸为SARS病毒的主要载体。灭杀果子狸我们是否真的能够远离SARS?人类和野生动物究竟应该如何相处?人类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