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中一般没有完全等值的东西.这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这也就在翻译中产生了可译性限度的问题.可译性限度无规律可循,受制干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欣赏习惯.在翻译中,可译性限度是广泛存在的.它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邓迎 《怀化师专学报》2009,(10):117-119
在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阐述了作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纯语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的挑战等诸多的翻译思想,详细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以及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指出它对传统翻译观的;中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涉及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化可译性限度问题在翻译理论中饱受争论。文化差异确实阻碍着民族、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但由此产生的不可译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可译性限度正逐步缩小。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再造文化”实现“翻译文化”。文中详细阐述了文化融合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实例论证了可译性限度缩小趋势,以期拓宽和深化研究文化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史玉蓉 《海外英语》2011,(1):218-220
诗歌翻译中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该文利用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两种不同英译本为例,从诗歌的语言特点、文化特征来看,分析诗歌的可译性,并以此尝试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迎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17-119
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阐述了作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纯语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的挑战等诸多的翻译思想,详细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以及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指出它对传统翻译观的冲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在转换和交流中必然会存在内容和风格上的损失。从而导致可译性受限。可译性限度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根据教授汉英翻译文化课的实践,探讨和研究文化差异及其可译性限度。以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对翻译的本质问题之一——可译性的探讨古来有之.各时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梳理了语言学派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可译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研究发现,两种翻译理论均强调翻译既是可能的又是有限度的,但二者在解读可译性问题的层面以及认定导致不可译的原因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可译性问题的倾向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卡特福特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对翻译的可译性限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文根据此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障碍与文化障碍的角度来呈现菜名汉英互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现象,探讨中式菜单在英译过程中的可译和不可译问题,对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9.
曾彦凝 《教师》2012,(35):110-111
习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译界学者提出了可译性与可译性限度的理论构架,研究汉英习语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可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这种转换和交流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内容及风格的损耗.可译性限度的存在原因主要是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探讨和研究可译性限度,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对于提高译文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除了讨论翻译的可行性外,乔治·穆南的另一大贡献在于他一直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审视翻译活动,他认为翻译的可行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翻译实践方面直接论述及证明穆南的翻译发展理论,则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不可译到可译的转变;第二,已译词汇的再译;第三,新翻译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可译和不可译的现实存在出发,探讨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只要翻译存在,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就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了翻译界关于可译性观点的基础上,文章首先肯定了文化的可译性,而《红楼梦》中大量文化因素的成功翻译也证明了这点,同时指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文化信息的损失,文化的可译性只能是个限度的问题,这是翻译实践中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和探讨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寻找其解决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中译者所体现的翻译思想和实际的翻译技巧为我们进行文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最后指出,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的损失不可避免,但随着文化交流和渗透的不断深入、译者自身文化素质及译文读者对异域文化接受能力的提高,文化可译性程度必将越来越高。尤其在当今的世界发展形势下,把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介绍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实践表明,译文和原文之间始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距离。从翻译学角度来看,诗歌是可译性最小的一种文学形式。本文试从诗歌的三要素:音美、形美、意美对英译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语语际转换过程中,由于语言之间的家族非相似形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译性存在一定的限度,甚至有时完全是不可译的,译文要么得“意”忘“形”,要么得“形”忘“意”,要么“形”“意”皆失。  相似文献   

16.
论翻译中的可译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翻译可使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然而在翻译过程中除可译性外,还存在不可译性或可译性障碍问题,使得目标语很难再现原语的意义、功能、风格等。通过对诸多可译性障碍的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英语隐喻的翻译具有可译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翻译产生了可译性限度。就语言的不可译性而言,独特的语言形式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语音、语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制约了隐喻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性构成了世界上各种语言的相融性和相似性,从而形成了语际翻译的可译性。而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语言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又往往造成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在英汉翻译中,可译性限度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上。文章从音律节奏、词汇修辞和修辞格三个方面分析英语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的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形式,探讨翻译中降低可译性限度的有效补偿策略以期有效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