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经验地说是教育的色彩, 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教育能不能产生效用,与教育的内容固然有关,与实施教育的模式固然有关,但毫无疑问,它与教育的特质、色彩、力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教育必得经由受教育者的感受、体验,才能进而产生悟解,最终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教育的目的根植于学生的心中。“难忘教育”正是格外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致力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活动,由情感在一定情境中(德育经验课程特别注重于情境的创设)的激活和升华,来使德育的认知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中,同时使德育要求的行为规范到学生的道德践履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主张的“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经验地说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教育能不能产生效用,与教育的内容固然有关,与实施教育的模式固然有关,但毫无疑问,它与教育的特质、色彩、力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教育必得经由受教育者的感受、体验,才能进而产生悟解,最终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教育的目的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格外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致力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活动,由情感在一定情境中的激活和升华,来使知识的认知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中,同时使教育的行为规范到学生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关注的是“人”,教育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感受、体验,进而产生感悟、理解,最终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教育的目的植根于学生心中。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活动,让情感在一  相似文献   

5.
朱宏辉 《考试周刊》2009,(31):191-191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又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情境的”教育。“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也是源于人们“感受的”、“生活的”、“情感的”、“情境的”资源。生物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生物学科课程中的难忘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变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教学的传统作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使得生物学的教学过程成为“难忘教学”,使生物教育成为“难忘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文化的感受、关注、感悟、反省等,实现自主建构的道德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过程。回归体验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是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的四个转变。一、从文本走向人本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有统一的国家德育大纲,有统一的教材,更多地依赖文本。道德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7.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经验地说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0.
殷建军 《考试周刊》2009,(31):151-151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指人们与客观事物接触后的感受,它分为主动体验和被动体验两种形式,是人类学会学习,建立情感,感知世界,认识自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有别于传统的少先队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难忘.既是一种结果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体验。难忘教育着眼于帮助学生对教育讯息形成积极体验、良性反应和恒久记忆;难忘教育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藉此形成稳定、优质的个体素质,并企求影响其整个生涯.、实践表明,难忘教育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情境的教育,难忘教育的要素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导学精进的课堂教学、震撼心灵的活动体验和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13.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带来了研究生德育新问题。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使得以往研究生德育的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如何提高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德育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一定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 ,教育者与受教育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通过受教育者能动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思想规范、发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 ,是受教育者实现从知到行…  相似文献   

14.
王殿军 《课外阅读》2011,(4):180-18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充分肯定了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从此,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在全国推广,南通中学成为全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确切地说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和教育的影响.而“有效教学”指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把“难忘教育”与有效教学有机地进行融合吗?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教育手段相结合而形成一定的德育机制,受教育者经过选择、内化等过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并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但由于德育主体参与者、受教育者体验水平、德育氛围、受教育者特点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德育的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德育的价值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对德育的基本定位,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德育思想指导学生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树立先进德育思想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隶属于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视为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个体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真正奏效,有赖于能否有效促发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在大学德育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可以尝试安排开放式教学,增加实践课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和交往,利用开设选修课等形式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20.
情境德育作为德育方式,属于情感德育范式的组成部分。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创设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情景,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丰富情感体验,培育情感品质,奠基"意义建构"价值基础,进而调整和改善自身思想品德结构。因而,高校情境德育的价值理念重在以境育情,以情动人,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多途径真实感受、多形式活动体验、多层次的情感认知,进而提升情感品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