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学生常抱怨 :看书好像什么都明白 ,可是合上书后却总结不出这节 (或课 )的内容 ,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读书 ,不会综合 ,建立不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综合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去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在讲课前提出问题  在每节课前 ,针对某一概念和每节课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 ,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 ,使他们能够摸得着、看得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例如在讲《经济…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责任的关系,笔者经常到小学去听语文课,发现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本末倒置。即教师讲得多,学生读书少。语文课学生不读书,岂非咄咄怪事。什么叫语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12中化学教师杨家倩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总结出“七步程序法”,教学效果显著。1986年参加省会考,班平均93分,居全区20余所中学之首,受到同行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其方法是: 1. 明确目标。教师把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师生配合,达到教学目标。 2.引导启发。教师精心设计知识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思维活泼、注意力集中,便于掌握新课内容。 3.读书讨论。在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不急于给学生讲“是什么”和“力什么”,而是给学生指定读书的范围,让学生从读书中去寻求答案,待学  相似文献   

4.
写日记是一种天天练笔的好形式,它可以使学生把读书和写作、学习和记忆、观察和思考、模仿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一、深入地理解生活,表现生活许多学生因为不注意观察生活环境和自己周围的人、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感到作文没有什么好写的,常常为写不出好内容而苦恼。真无东西可写吗?不是。学生天天接触生活,有大量的见闻,他们阅读各种书报,观看电影电视,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生活视野是广阔的。问题是不怎么留心,不作深入的观察,因此不善于把生活内容反映到写作中去。如果我们能坚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断提…  相似文献   

5.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生,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郭秋娟老师女儿的例子告诉我们,刚开始的“幽默”“糖醋”或许会促使学生探本溯源源去啃大部头的名著,”只要是读书,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小学生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对学生读课外书,教师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还应该加以引导,做好“过滤”,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能力引向更深处。  相似文献   

6.
1.厚积薄发,拓宽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阐明了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作文教学前期的重点放在了引领学生读书上。(1)推荐一本好书。每个学期,我们都会走入学生中间去,告诉他们老师近期读了本什么书,情节何等曲折,内容何等感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顺着提纲引导读预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环节,怎样才能使预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关键是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心中有数。例:预习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可以顺着下列思路去读书:(1)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机器是什么?(4)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进行劳动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柞的任务和内容之一。而近年来许多学校、家长都严重地存在着忽视这一工作的现象。有的学校连教室、寝室、操场等环境卫生打扫的简单劳动,也不让学生自己去做,宁可出钱请临对工承包。不少学生家长,只要孩子会读书、考分高,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认为孩子少参加劳动,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因为不认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加强劳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读书     
当年若是有人问我“:文化人之中,什么人读书最少甚而不读书?”我会说“:至少包括教师。”有人会认为我的话自相矛盾。理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教书必先读书,怎能将教师归在读书少或不读书那一类呢?我说的教师读书少或不读书,主要是指:教师除了必须去读所教科目的课本、教材以及该科目的参考书之外,几乎很少去读或根本不读与之“远缘”的“杂书”。举例说,理科教师中没有读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史学读物、哲学常识的人大有人在。文科教师中连起码的科普读物也没有读过的人尤其多多。即使是文科教师本身,虽然向学生讲过语文课本中某些古…  相似文献   

10.
据《钱江晚报》消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在一次给学生所做的文学讲座中,建议广大的学生:“要凭兴趣读书,不能完全凭功利去读书。”格非在讲座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的读书心得,他说他读每一本书,都会做读书笔记。“尽管多年之后这本书的内容我忘掉了,但只用十几分钟看看读书笔记,我就会明白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因为笔记记的是最重要的内容,看看读书笔记就等于把这本书重新翻了一遍。”他说他一直在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11.
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了什么?学生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愤怒起来: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勤奋”与教授的“愤怒”都让人感慨,而我却感动于教授的“愤怒”,更理解他对“思想”的强烈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国人的至理名言。这句名言对读书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厚积薄发”,但显然也易给中国教育一种误导,仿佛读书就是积累知识。于是,教师与学生渐渐习惯了不假思索地读书,学生记住了书中的知识,考试拿了高分,那便是会读书。可是直到…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学生的主业,学生入学本来就是读书的,这是常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学生却将读书视作畏途.除了课本和考试必读之书以外,大多数学生眼中无书,也压根儿不读书.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当从小学开始,在诸多行为养成教育中,就应该培养读书习惯,使其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 第一,在学校里,应该保证时间和场所让学生有读书的机会.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走上了非常功利和浅近的升学轨道.为了升学率,不论是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孩子控制得很紧,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去学画画、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都不是孩子自己说了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几乎找不到自己可控的时间了,更别说是读书了.因为怕因读书影响孩子的成绩,许多家长视课本以外的读书为奢侈和无用.一言以蔽之:大气候非常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但是,从长远看,这样地抓学习反而从起点上开始,就使他们被逼上了不利于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曾听一位教师说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要基础知识抓扎实一些,作文不写离题就可以了。"所谓抓基础知识,其实就是在大量机械的抄抄写写中得以落实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一台机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写什么、背什么,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好书。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靠做习题考好的,没出息。"反过来说,一个会读书的学生,他的基础知识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相似文献   

14.
因为读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材料、把握语法规律,读书是写作的基本所在,如果不去注意培养读这方面的能力,想轻而易举地去写,是不现实的。因此读书会使学生灵活自己的思维、宽广自己的见识、全面丰富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听一位外教谈教授中国学生外语的感受:中国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往往就会问老师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而不去重点关注应学什么,怎样学出趣味,学出效果来。环顾一下身边的教育现象,确有同感。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我想,在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而应该转换阅读视角,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即让学生从理解"写什么"到懂得"怎么写",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集三十余年之经验,深切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讲解多少课文,批改多少作文,传授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读书,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为读书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基于这种认识,潘凤湘老师探索出一套在初中阶段教学生读书的教学法,命名为“教读法”。 潘凤湘老师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确立了教读法的基本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读书练习。读书能力的实质是思维能力。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必须运用判断、推  相似文献   

20.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学生求知、人才成长的重要阵地。但目前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馆读书。每节课后的休息时间只有10分钟,学生不可能在这个时间跑到图书馆去读书。每天放学后,多数同学不是参加老师的导优补差活动,就是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去参加体育锻炼,真正能去图书馆静下心来读书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因此,在班级建个图书角,让学生不出班级就能随时随地读书,岂不美哉!下面就说说图书角的建设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