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杯底塞纸团,把杯子垂直放入水中(如图1),再垂直拿起来,杯底的纸团不湿。”这是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经典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浪费材料。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总有几个孩子不小心把纸团打湿,从而影响结论的产生。同时实验桌上散落着一个个湿纸团,既浪费材料,又不够卫生;二是此实验方法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明显,但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走的现象不够直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2008,(3)
"在杯底塞纸团,把杯子垂直放入水中(如图1),再垂直拿起来,杯底的纸团不湿。"这是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经典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浪费材料。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总有几个孩子不小心把纸团打湿,从而影响结论的产生。同时实验桌上  相似文献   

3.
许春良 《江苏教育》2007,(18):55-55
空气要占据空间吗?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解答:在杯子的底部塞入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口朝下,垂直地压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测纸团会不会湿。接下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纸团不会湿,最后得出“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我认为应当改一改。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这个小实验的编者意图是:杯底的纸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实际结果往往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杯底的纸团是湿的。原因是学生在把杯子提出水面时,让空气跑了出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空气在杯子口尚未拿出水面时跑出来,这种情况学生能看到水泡是从杯子中…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6.
别样的声音     
在三年级自然《空气占据空间》的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在做教材上的实验:把一团纸紧紧地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着压入水底,然后把杯子提出来(杯子不能倾斜),可以发现纸团未湿,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 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 课,我在经过多次教学后发现, 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应当 改一改。 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 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 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 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 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我认 为编者的意图是:演示杯底的纸 团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 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 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在 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验结果并 不像编者想象的那样。班里有近 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实验时,杯底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初次教时,我只是设了一个疑,让学生研究这种“特殊”物体是否占据空间。打算让学生通过实验说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是实验做完后,我问:“为什么纸没有湿?”只有个别学生说是纸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费了许多周折才把学生引到“空气”上来。 第二次备课,考虑到了学生因素,实验前,先设问:杯子里除了纸以外还有什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说:老师手里的烧杯  相似文献   

9.
本课的知识点是空气也像其它物体一样占据空间,能力点是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采用“指导——发现式”教学模式。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都要占据空间。二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三是指导学生应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猜想、验证粉  相似文献   

10.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也像其它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积。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实验2—1,有许多学生在操作时,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或不小心(玻璃杯扣入或拿出时倾斜,拿出后又急于翻转,使杯中入水,把纸团弄湿),加之他们不注意观察,而把不小心弄入杯中的水,误以为是倒扣时进入的水,使实验失败;实验2-3,操作时具有一定的难度:①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器材不合要求,操作不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水流入瓶中。②第一步成功而第二步松动瓶塞让水进入瓶中时,由于空气的无色透明性…  相似文献   

11.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因此,对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实验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空气的重要方法,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了解空气,理解空气也和其他物体一样实实在在占据着空间。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1)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相似文献   

12.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要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积。教材中的实验难度很大,很难保证水不流进瓶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空气占有空间实验教学时,通常是在烧怀中放纸团或棉花团,竖直扣在水中。这样做有三个弊端:一是纸团或棉花团在烧杯里难以固定;二是烧杯扣入水里时,纸团或棉花团易落入水中,导致实验失败;三是烧杯从水里取出后,杯口水滴流入杯底,浸湿纸团或棉团,使学生得出与正确结论相反的结果。 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了一些改进,设计了三个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实验一:每张实验桌上放一个装有水的水  相似文献   

14.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中的一课,教材有两部分探究内容,一是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探究,课本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通过其他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在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孔,安装上一根吸管,再在瓶中装满水,将瓶口密封好.如果用手挤压瓶子,水就会顺利地从吸管的顶部溢出;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再挤压塑料瓶,这时吸管里的水面就不可能被挤压到管口.这是因为水面到管口有一段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水面不能上升.  相似文献   

15.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也像其它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积.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实验2-1,有许多学生在操作时,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或不小心(玻璃杯扣入或拿出时倾斜,拿出后又急于翻转,使杯中入水,把纸团弄湿),加之他们不注意观察,而把不小心弄入杯中的水,误以为是倒扣时进入的水,使实验失败;实验2-3,操作时具有一定的难度:①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器材不合要求,操作不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水流入瓶中.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笔者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论坛展示课活动,执教课题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谓经典.其代表实验为浸不“湿”的纸,即将一团干的纸压到一空玻璃杯底,将玻璃杯竖直压入水底,杯底的纸不会湿.原自然教材及现行多个版本的科学教材均设计了这一实验.此外,广大一线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具有操作性且实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如“不漏水的漏斗”实验等.作为一堂面向全国科学教师的课,笔者该如何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该给听课的科学教师一点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史国栋 《江苏教育》2008,(18):55-56
“空气有质量”是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性质之一——空气有质量,培养学生细心实验、注重证据、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经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的实验存在不足:“水会漏下去吗”实验容易失败,因为橡皮泥很难完全封住瓶口;“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用嘴去吹气球不卫生,不利于开展小组实验。为此,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改进,巧妙地将瓶盖与漏斗固定,保证实验密闭性,便于研究“水会漏下去吗”实验;将瓶盖与打气筒连接头进行固定,用打气的方式代替用嘴吹,以保证实验卫生、安全。同时,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20.
空气占据空间是儿童认识空气性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小学《自然》教材到现在的新版本各《科学》教材都有该内容,教材中都设计了一些经典探究实验。多年来,许多教师也不断对该实验进行创新和改进,笔者试图对各版本教材中的实验以及老师们对这一实验的改进加以整合分析,例举如下。实验一:纸不湿实验过程:将一团餐巾纸塞入杯底,杯口朝下垂直压入水中,拿出水面后发现杯底纸张却没有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