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跨越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以及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界。跨界的职业教育需要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所谓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是指研究者跨越与职业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个"定界",探求它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规律,为职业教育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一种单纯的、学术型的知识教育,是追求知识的丰博和高深学问的教育,是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则不同。它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它是一种与职业、与企业、与行业、与专业整合的跨界教育。横向整合的本质与诉求,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比学科教育复杂的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教育,成为必须要重视对接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一种单纯的、学术型的知识教育,是追求知识的丰博和高深学问的教育,是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则不同。它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它是一种与职业、与企业、与行业、与专业整合的跨界教育。横向整合的本质与诉求,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比学科教育复杂的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教育,成为必须要重视对接和衔接的应然要求的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特色所系、规律使然。正如鲁昕副部长在强调现代职教体系建  相似文献   

4.
双元制是一种“跨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如果说,传统的企业培训是定界于企业的一种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定界于学校的一种思考,那么职业教育必须从定界的思考升华到跨界的思  相似文献   

5.
《职教通讯》2019,(22):F0002-F0002
2019年1月,国务院所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实践中存在不同于普通教育特点的课程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滞要建设符合自身规律的课程理论。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论》是职业教育实践运行和职业教育学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嘉兴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教育和培训的办学界域。如果说,传统的企业培训是定界于企业的一种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定界于学校的一种思考,那么,职业教育必须从定界的思维升华到跨界的思考。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正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跨界本质的表述。其深刻内涵为:第一,校企合作的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第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教育首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并有一个包括硕士、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职业教育涉及众多学科,单一方法已无法关照和揭示其本质,必须持一种“生态”观“跨界”去思考。其次是从样态到机制的聚焦,基于理论样态,包括概念、逻辑、范畴三个体系;基于实践机制,包括欠发达地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样态和实践机制、现代技工教育理论样态与实践机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理论样态和实践机制三个样本。再次是关于课题内容结构,应该包含理论点、逻辑线、范畴面,从而形成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一种单纯的、学术型的知识教育,是追求知识的丰博和高深学问的教育,是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则不同。它当然也具有知识传播、文化育人的功能和要求,但在程度和层次上并不追求精深和高端,理论"必需、够用"即可。它是一种"以服务  相似文献   

9.
顾建军 《职教通讯》2022,(4):F0002-F000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就是完全的“割裂”和“排斥”,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之路和应有之义。江苏师范大学陈鹏教授及其团队的新作《跨界与进阶:普职教育衔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发展回落期及目前的发展机遇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可以总结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必须吸收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和就业导向的教育,应加强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应发展自己独立的体系;职业教育发展应该从供给驱动走向需求驱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应在满足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特征的"跨界"教育形态。从教育类型的角度看,技术本科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从教育层次的角度看,技术本科又属于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要重新审视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技术本科是沟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桥梁;技术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高职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类型教育为视角,高职教育需要明晰自身高等性、区域性、跨界性的类型诉求,以期真正实现类型发展。为此,在育人路向上,可以从思政、教学、实践三路并进,培养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品性、现代职业教育智识与现代职业教育技能,从而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共育高职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新环境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汪洋 《考试周刊》2013,(15):161-162
201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题的第6期职业院校校长研修班,通过会议交流、经验介绍、参观考察等不同形式,对现代职业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现代职业教育横向是"跨界"教育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定界"教育,正因如此,一部分墨守成规、思想与行动滞后的职业学校质量低下,濒临倒闭,甚至销声匿迹,成为失败的总结点和借鉴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不同的教育类型,其异同可通过下表例证(见表一).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现行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亟待改革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需要从更深的学理层面进行论述。从技术知识论的视角分析,技术知识不再是科学知识的附属,而因其具有的程序性与规则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整合性和跨界性,成为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知识体系。技术知识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规定性作用,技术知识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因其具有更大的跨界性、开放性,对校长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就更高些,所以对他们有教育家、企业家、活动家诸种角色集于一身的期待。但是,教育家应该是他们的根本属性。《教育,为了什么——职业教育涅槃之路》是一位职业学校校长对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观的探索,力图从教育价值观的高度总结其办学思考和实践,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行动高度。  相似文献   

17.
品格,原指人的品性格调,它是人的品质、性情、人格、素养的综合反映,这里借来描述职业教育独特的品位和特性。跨界便是我们找到的能够概括职业教育品格的一种准确界定。因为跨界深层次地触及了职业教育的独到特色,彰显了职业教育作为另一类型教育的内涵,反映和体现着对办学规律的认识和涵盖,它使我们进一步逼近并看清了职业教育的本真性状。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适应大生产对劳动力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工业进入中国以后,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率先精准地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教理论,强调了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创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的建立、发展,一直也是在体现着这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矛盾和争议最多的一种教育。一方面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总是不愿意完全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去办好这种教育。他们要求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却又强调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职业学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创新正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走创新之路是形势任务所迫,也是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的一种遵循。一、入学教育的创新在入学教育上,多数学校的做法是搞几周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