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提升中国义务教育整体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辅助作用成效显著。基于此,文章在阐述信息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信息技术助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以为其提供有益启示。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因需求导向缺失导致的教师教育体系碎片化,因主体协同不足导致的教师资源配置碎片化,因技术融合不足导致的信息技术赋能碎片化,难以有效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需要。未来应以需求为导向,健全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以协同为核心,构建教师供需平衡新格局;以技术为支撑,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师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培养“超越信息技术的适应型专家教师”为发展目标,以“多元协同”为发展战略,以“全面发展”为发展宗旨,体现出“四能”特点的目标能力化、“五教”特点的内容实践化以及教育过程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借鉴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三个层面分析发现,以数字技术嵌入为逻辑起点、以组织结构创新为逻辑进路、以重塑教师教育发展新环境为价值旨归是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发展角度看,实现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加强数字教育环境建设以及构建数字化循证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着力构筑全环境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需要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关联逻辑,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能够持续赋能社会成员的精神交往空间不断得到拓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实践策略包括:优化课程思政供给结构,进而赋能教学空间的拓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治理功能发挥,进而助力教学资源建设;创新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信息化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高质量的教育评价。高质量教育评价既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对教育评价自身进行评价属于元评价范畴,衡量教育评价是否高质量的主要标准有四:一是合科学性,教育评价的手段、方式、内容等需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二是合规定性,教育评价应该回归到自身的本质规定;三是合目的性,教育评价应以人的发展为最高目的;四是合伦理性,教育评价应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体现公正、民主、关怀等多种伦理价值。高质量教育评价需要做到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建立完善的教育元评价机制,同时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本研究以技术赋能教育为主线,从政策、技术与教育关系层面阐释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描绘面向2035年的发展图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解释“互联网+”如何赋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立足于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围绕“器”“术”“法”“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引擎、新动能。信息化2.0时代,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时代定位、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文章提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三条路径:以信息化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塑造高职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信息化增进高职教育资源共享,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高职教育生态融合,完善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莉 《科教导刊》2024,(7):122-125
文章探讨“双减”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实践路径,以实现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生培养目标。研究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型,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推动信息化教学基础建设、拓展创新活动、家校共育和信息化精准教学评估。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突破原有教育方式和理念,实现全媒体融合创新学习,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资源服务和教学支持,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从而落实“双减”。  相似文献   

10.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载体。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要以突出价值引领为统领,结合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新时代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特点和内涵式、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基于此,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指导原则、治理体系、制度供给、教育要点、实施赋能、质监评价等基本内涵,为建设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方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体系。一是注重科学诊断,通过数字技术精准“画像”、实施专项提升计划,绘制数字时代教师成长蓝图;二是聚焦行动改进,通过深化数字化教学实践、扩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夯实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三是开展精准教研,通过从粗放到精准、由经验到循证的转变,赋能教师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四是推动共建共享,通过整合校本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跨区域交流共享,构建数字化专业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作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研究选择29份省级“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作为样本,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对其中关于“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描述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各省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均清晰呈现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容,但存在政策工具内部组合失衡、政策要素指标分布不均、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配置存在差异等问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政策工具比例,完善政策工具组合,精准政策要素定位,强化政策内容供给,优化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配置并增强二者协同效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构、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百年的接力奋进交汇期。《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与落实工作,将关系到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如何延续巩固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创新发展智能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赋能江苏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此,文章对此规划的制定背景、内容框架及其要点进行了解读分析。希冀江苏教育信息化同仁以此规划为蓝图,携手努力,共同奋斗,构建与江苏教育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涵括一个生态五大体系八项工程的“158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持续保持江苏教育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新时代为背景,探究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已成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调查发现,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实效良好,教师对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建设较为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业已采取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研究及教学培训等措施,但是仍然存在数字化课堂教学缺乏专业性、线上教育资源亟待优化、数字化教学考核较为欠缺等问题。数字化赋能课程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平台;数字化赋能教学方法,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打造专业化师资体系;数字化赋能考核评价,完善动态化考评方式等优化举措,有助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作为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既有时代要求,也是现实需求。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员对优质学习服务的需要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这些现实需求促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终身教育数字化也有其实践特征和内涵特征两个层面,实践特征具有“广、大、深、全”的自身特点:服务范围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的服务群体大,办学体系大;信息技术和多元办学融合深;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数字化。内涵特征表现在“泛在学习、个性学习”“开放共享、技术赋能”“优质均衡、创优提质”三个方面。基于现实需求和内涵特征,可以从宏观层面(统筹协同设计)、应用层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技术层面(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提出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发展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莉 《上海教育》2023,(13):20-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和新任务。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亟须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新优质学校作为上海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十二年来,  相似文献   

20.
王家彦 《江苏教育》2023,(39):62-64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县域教育质量迫切需要提高站位、建优团队、完善制度、细化任务、区域联动、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