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文明演进背景下的人格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不断深化,积淀了原始文明的"族群人格"、农业文明的"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的"单向度人格"等三种不同的人格模式。进入生态文明时期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已经进入协调互动的新时代。文明的转型,对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生态人格的转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人格是对农耕文明时代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时代物化的单向度人格进行反思,符合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格,生态人格的塑造需要世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和珍爱之心。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实现人格的生态化整体转型.从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这些非生态人格要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获得生态内涵;从法权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法权人格应该在越来越普遍的意义上成为生态环境的权利主体,且使这个权利主体同时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人格生态化同时包含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权人格的生态化,是人格的整体的、历史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渝东北作为生态涵养发展核心区,对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离不开生态主体的支持,优秀的生态主体人格有助于消解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使生态发展体现出涵养特征。大力培育生态人格,践行渝东北涵养生态,为推动美丽库区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培育具有生态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所必须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可以从"两课"教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体验三个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内容、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态人格是道德人格的一种新型样态,是生态道德原则与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凝结和内化,是人的生态道德智慧、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的综合体现,是生态文明时代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用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话来说,生态人格是“一种自在的善,是自然在向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所结出的一个重要的果实……是地球生态系统顶端的一个实验中心,一种高级的进化成就”。  相似文献   

9.
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诉求。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在教育内容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寻归人性"是其所是"的本性,积极推进生态人格的重塑和"爱自然"的人性生成,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辩证审慎地探讨人性的确证方式并合理探寻人性生成方向,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彭易纪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4):98-99,102
人格的形成有遗传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格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社会主义的人格,充分发挥人格力量的作用,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人格塑造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思社会历史演化三个阶段的学说,可以把人格的嬗变依次分为依附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和自由人格三种范型。塑造现代人格就是要建构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主体性人格。市场经济对现代人格的塑造既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负面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正确引导现代人格的建构,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人格塑造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人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明结晶,包含着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生死焦虑的死亡意识、才性相异的人生追求、入世避世的行为选择、狂慎一体的伦理规范构成了中国传统人格的内在冲突。它对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应秉持"个我"和"类我"相结合的生存状态,自我设计时应关注个体认知与社会职业的匹配,行为选择时应考虑社会责任并保持顺逆境下的平静心态,人格建构时应注意保护和张扬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师人格的德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学生成长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其人格层次决定了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积极程度。教师的群体人格具有特定内涵与德育功能,并且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赋以新的内涵和功能。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和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以发挥其德育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直把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强国新民的重要方式,其关于国民人格修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现代人格的特征。在人格论述上,梁启超把人格看作是合神格与兽格而成,人格的全部意义即在于调和神格与兽格使两者不偏轻偏重。因此他提出既要树立国民的尚武精神,又要打通道德与情感的通道.达致精神的增进。通过汇通中西,梁启超赋予人格修养以科学内涵,将其亲身领悟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与滋养其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到他为强国新民而设计出的理想现代人格方法中,建立起了一套现代人格修养论。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战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美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职能。它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起到以美辅德、以美导真、以美助健的作用,最终促进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