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也在创造新的历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都在创造着学校新的历史。一所真正的品牌学校一定有着持久而厚重的历史,这厚重的历史是品牌学校坚实的办学文化底蕴;同时,一所真正的品牌学校也一定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为其已经厚重的历史再增添新的厚重,并将这种厚重变为学校品牌的标志。汇文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著名的品牌学校。该校"全人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3,(4):83
位于长江上游的千年古县—泸县曾诞生了蜀汉名相董允,明代兵部尚书熊文灿,现代国画大师蒋兆和。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上,有一所年轻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泸县梁才学校。学校坚持"激发生命活力,享受成长快乐,体验人生价值"的办学理念,以"习惯+文化+特长"为培养目标,旨在将学校打造成英才的摇篮,师生向往的乐园。学校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成立"美习银行",通过点滴行为的"储  相似文献   

3.
周慰 《上海教育》2008,(19):36-37
260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所从清乾隆13年开始创建,并培养代代英才的学校。 2008年10月,这所上海建校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敬业中学将迎来校庆。 到底什么因素能够让一所学校历经时间的洗礼而“名声”不变?一种文化传统如何代代相传影响每一名师生?走进敬业,我们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4.
教育,因其上施下效、传承文明而记录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更因其促进发展、培养创新而描绘着一座城市建设的未来。建于三国兴起于唐的瑞安城,厚重的历史画卷记载着她山奇美水秀丽的江南风光,更展示着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邑风采。瑞安,历史上曾经学人蔚起,人才辈出。尤  相似文献   

5.
<正>淮滨县第一中学建校已有百年历史。校园里,有一座仿古样式的文化长廊——行思廊,古色古香的廊柱以及灰红相间的琉璃瓦折射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这是学生的"精神走廊"。漫步在整洁、美丽的校园,看着阳光自信的学生、从容愉悦的教师,你会深深爱上这个学校。打造环境涵养文化淮滨一中曾经是县域内最有名气的一所学校,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当  相似文献   

6.
一所学校,校舍可能搬迁,校长几经去留,师生不断更换。然而,始终有一些东西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即使历经沧桑,最终积淀、存留下来的,便是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即学校的内涵、底蕴、灵魂。重庆市沙坪坝区莲光小学正是这样一所学校。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吸收并包容着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卓娅精神,在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将厚重的卓娅精神赋予新的生命。它开创性地构建了独特的"莲文化",并以"爱国、奋斗、团结、创新"的莲光精神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核心价值理念,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莲光好少年。重庆市少工委副主任、团市委少年部部长李键评价该校少先队工作:既传承了历史,又赋予了时代特征,为我们探索了一条厚重历史如何走向新生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学。说她古老,是因为她创建于1922年9月1日,已经走过了85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说她年轻,是因为她与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古城中学始建于1959年,由人民大会堂的同批石料建设的这所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历史老校。学校致力于内涵发展,充分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倡导"传统文化养化人、实践活动砺炼人、高雅情趣陶冶人、国际视野拓展人"的教育途径,用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方式,培养未来社会积极而负责的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9.
九江市双峰小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市的中心城区,创立于1873年,原是一所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教会学校.1905年因美国Rulsion女士募集巨款资助,学校便以她的音译汉文"儒励"而定名为"九江儒励附设模范小学".从此,"以儒行立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这一儒家教育思想便渐渐地熔铸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精神.一百多年来,沧海桑田,学校也几易其名,然而,儒励文化却历久弥新,厚重绵长.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六合励志学校是一所具有七十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其前身为六合县立初级中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师生以"励志报国、强学力行"相传承,学校以"良师荟萃、英才辈出"而闻名。历届校友有: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王甦;研究第一颗原子弹的功臣徐方源;中科院高能研究所研究员厉光烈;被江泽民总书记誉为"军中焦裕禄"的模范团政委杨崇元。  相似文献   

11.
余荣辉 《教育》2013,(21):26-27
文化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当一所学校无论是在软建设(制度管理、人文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还是在物质建设(校园硬件建设、校园的硬件设备等),当上升到文化的程度,如同一个人,有了血肉一般,那么这所学校就具有了"灵气",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发展的根本基础,当各种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所学校也就具有了"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是一种特质,在这所学校的每个人身上或是每个角落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这所学校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卓筒井的神韵氤氲着四川大英这片神奇的土地,白鹤山的细雨浸润着大英县实验学校这方教育的热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00年9月,大英县实验学校以"造就一代名师,培育一代英才,争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她"教人求真,教做真人"之路。"登山理论"激发了实验人超越自我的豪情,"老鹰精神"激荡出实验人思索求变的勇气。一树葱茏渐渐长成,一卷丰厚从此展开。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要去访问的这所Tikkala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距离于韦斯屈莱市大概有半小时的车程。这所学校就是一栋黄色的木屋,周围被森林环抱着。可别小看这所学校,它已经有121年的历史了。接待我们的是Tiina老师。她把我们引进学校最大的教室,就开始说起学校周围能看到熊的事情,说到前几天还看到熊妈妈带着三只熊宝宝出现在学校的周围——"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都护送到家"。她说了不少关于熊和森林  相似文献   

14.
<正>一棵老树,经风霜,历雪雨,穿越两个世纪,见证了一所名校的成长;一所老校,共春华,享秋实,历经百年沧桑,培育了一批批莘莘学子。这就是已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百年积淀的文化滋养着她,百年创造的历史丰润着她,沐浴着江海大地的厚重文化,秉承"亮我守真"的学校精神,弘扬"亮我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今异地新建的李堡小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展露出青春活力,正抒写着一首亮丽的诗,谱写着一曲高昂的歌,为师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十年或三十年后,京城教育界会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纪念2013年9月2日。这一天,在北京南城,一所"与众不同"的小学正式亮相,包括其亮相的方式也别有意味。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她在教室、课程、教材、教师等各个领域所启动的变革令人耳目一新;她正努力通过课程的变革,改变学校生态,创造教师向往、家长满意、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所学校名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她还有一个名字——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即使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她还处于蓝图阶段时,她的办学目标、定位就已经存在了,文化先于这所学校的物质存在一而诞生。在这种意义上,物质的校园只是学校存在的载体、学校文化的载体,少了文化,物质的“校园”构不成学校。而离开物质形态的校园,只要文化还存在,学校仍可以存在,如网络中的虚拟学校…  相似文献   

17.
李照宾 《中国教师》2012,(10):21-22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所新建学校来说,她也许无法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累积出具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却可以打下稳固而扎实的历史根基,为未来的快速发展铺就一条通向辉煌的"高速路"。目睹了青云学府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果,即使结束了对她的采访,我们依然还会被她的大气、朴实、包容、奋进、求知的精神与气魄所感染。这也不免让笔者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所新建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猛。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七中,百年名校。自1758年至今,在256年的办学历程中,七中四迁校址,九易校名,是原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培养和造就了杨沧白、邹容两位重庆历史文化名人和廖伯康、徐荣凯、杨士中、郑健超等政界、学界名流。在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民主、团结、改革、奋进的东川精神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奋的学习传统和蓬勃的体育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东川文化。自1998年起,学校实施"创名校战略",先后完成"硬件拉动,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教育(海南)》2009,(11):F0003-F0003
海口市英才小学创建于世纪之交,是一所传统与现代并举、学校文化浓郁的花园式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文化润泽英才园"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彰显学校"书香校园,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有了"文化立校,文化化人"这块沃土,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有这样所大学,她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外交人才,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成长,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她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1.临危受命——为新中国培养大批外交人才回首国家外交事业的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活跃着北外师生和校友的身影。热爱祖国、服务国家外交事业,既是学校的精神传统,也是学校办学的自觉追求,这一点在学校培养的一批批人才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