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是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本在区分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框架下,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控制实践所表现出的无效性提供了一个解释,最后为我国现阶段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内生性程度增强,从而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趋于弱化,此外,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制度弊端,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伦理观也是制约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条件,不仅来源于货币领域,而且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相关环节,通货紧缩时期,不是资本不足,而且滞留在为生产过程和银行领域的资本数量太大,货币政策是为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有效的投资扩张只能来自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流通手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运行往往影响货币供给,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国债市场运行过程会对货币供给产生显著影响,但受市场微观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债运行应有的货币供给效应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增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债运行机制,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降对总需求及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有限,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对货币政策的反映均不明显;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有限,效应微弱;货币政策执行中的最大问题是单一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行的汇率制度应当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科学性,研究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理论,探讨其中所具有的现实合理性,对当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产生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获得迅猛发展。该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并辅之以政府对货币供给量的适当控制。面对凯恩斯理论所不能解决的“滞胀”问题,货币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以制止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而主张“单一法则”,即单一地控制货币的供给,把握好一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私人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财政和金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个纽带,货币政策和货币交易都是从货币母体上繁衍出来的。货币交易使经济中出现货币数量与价格、收入与价格这两个制约因素。分析货币价值需要参考价格指数。经济波动既包含货币循环的因素,也包含非货币循环的因素。货币需求量标准为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货币政策就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利率来稳定经济,货币政策的宗旨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保证体系均衡,但货币均衡不是一种趋势。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都有联系,即便货币政策只在短期内有效,但货币政策始终都应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影响从基础货币投放到实现货币扩张的速度,即货币供给时滞.我们运用基于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缩短货币供给的时滞,并且其对广义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比对狭义货币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书讯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学报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的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 )已被中国金融出版社作为第二批金融博士论丛之一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详述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效应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追溯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各国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阐明了西方其他各学派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本着客观公正、博采众长的原则 ,论述了凯恩斯学派对中国货币金融…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家眼中的适度货币供给并非简单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而应该是一种超额货币供给,并且超出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货币余额大约6.09个百分点。当超额货币供给偏离最优水平时,银行家更加愿意看到超额货币供给增加,而不是超额货币供给减少。当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递减以及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银行家"惜贷",反而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的制度安排下 ,货币政策的效应是否显著并不单单取决于某种传导途径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传导途径中 ,相关经济变量和各经济主体在现实制度条件下能起到的作用。短期内 ,货币当局只能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和就一些相关制度安排做出调整。但是从长期看 ,尤其是涉及利汇率自由化、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乃至社会习俗和居民观念的转变等一些中长期的制度变迁时 ,即期货币当局做出的制度调整是难以收到大的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圣路易斯模型构建新的经验性检验方程,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长期总乘数及动态乘数相对较大,进而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无论在短期亦或长期都是相对有效的;但负的政府支出乘数折射出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搭配仍不协调,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文章通过建立货币国际化的宏观经济模型,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汇率的决定方程以及财政的收支平衡等方面,来分析货币国际化之后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乐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2):108-111
网络虚拟货币并非真正的货币,但在其行使类似货币的职能时,却有可能影响到货币供应量。通过分析,网络虚拟货币在某些使用场合会导致现实中流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针对网络虚拟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一个极具火药味的政治问题。1900年货币法令确立了金本位制,它标志着白银作为政策工具的终结。而随着《1913年联邦储备法》成为法律和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货币供应弹性得到了部分解决,同时联邦政府在商业银行领域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就此拉开了美国联邦政府金融监管时代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