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晋 《教书育人》2012,(3):70-71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现状1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公众进行媒介认知能力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教育"一词也逐渐进入教育领域用语中。简单来讲,媒介素养教育指的就是能够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媒介资源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维的反应能力。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则是培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资源进行批判性地接受,通过利用信息资源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包括基本媒介素养和学科媒介素养,它具有双重属性.文章在分析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建议.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开展相关课程;幼儿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营造媒介素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通过网络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发挥幼儿教师自主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媒体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而青少年的媒体素养,主要是指他们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并从媒体中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西莉 《陕西教育》2005,(10):38-38
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理解、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媒介素质是人们传统素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读解能力。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  相似文献   

6.
<正>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关于媒介基本知识、对媒介信息运用等综合知能,核心是主体人认知、搜集、选择和评价信息的能力。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界定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人们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和反应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学生的解构能力,即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解、操作、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具有信息选择、理解、质疑、思辨、评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姜葵 《文教资料》2009,(4):95-97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教育实践缺乏、教育学者缺位和如何向基础教育普及等问题,这是媒介研究者和教育学者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如何正确地面对媒体和利用媒体,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已演变、形成为一种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欧美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台湾省“2000年底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宣示‘全民学习媒体素养时代’正式来临”。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大众传媒事业飞速发展,不仅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令人堪忧,而且成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几近空白。如果不及时对成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泉  吴豹 《考试周刊》2012,(55):155-156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读图时代和快餐式文化时代;知识多元化和知识获取的渠道多元化。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就要有一定的辨伪存真的能力。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大学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本文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后,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维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也可简化为选择、分析、使用和传播媒介讯息的能力。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短短几十年,信息量以几何级数暴涨,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介信息,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媒体素养的新内涵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技术》2014,(10):F0002-F0002
可道 媒体素养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思辨与产制资讯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媒体信息。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体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媒体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得具备理解、辨析及批判媒体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增强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媒体素养教育内容,拓展媒体素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将媒介素养教育视为保护年轻人或受众不受媒介侵害的工具,强调进行一种批判性识读媒体信息的教育,使美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能批判性地识读和辨别媒介信息,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来自媒体的信息;有能力自己制作和传播媒介信息等等。美国媒介素养中心设置了详尽的针对K—12年级的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该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课程的...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媒介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的重要力量,其中网络是高职学生最喜欢也是使用最多的媒介,学生普遍具备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及评估力,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生产流程不了解,对媒介信息或媒介内容的理解力、质疑力和思辨力还比较欠缺.提高高职生媒介素养,学校首先要加强针对高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水平,并营造培育良好媒介素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媒体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6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视觉素养运动”(Visual Literacy Movement),这个时期虽已有数个儿童观看电视的课程计划,但并未推广。此后,媒体素养教育逐步获得重视。1980年后,具有示范性的电视教育课程陆续推出。1989年,美国成立了媒体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体素养”做了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其信息的解构能力、建构能力和使用能力,使之更有效地选择、理解、评估自己所处的媒体世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应的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探索了在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三门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并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奠基于基本素养,于民主社会所发展的新素养教育概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了这种教育主张。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发表了文化批语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