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代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科举制度趋于完备,并最终定型。根据明代科举发展历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阶段性,可以将其分为探索期、发展期、繁荣期与衰落期。总结每个时期的特点,厘清明代科举史发展的轨迹,对研究中国科举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在元刊本《吕氏春秋》的基础上,明代刊刻出版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吕氏春秋》版本,在中国《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初的一百多年,《吕氏春秋》研究一片空白,是"《吕氏春秋》研究史的冬天"。整个万历时期,是明代刊刻出版《吕氏春秋》重要版本最多的时期,是明代《吕氏春秋》研究史的高峰。万历之后,《吕氏春秋》赏析评点学术研究有逐渐成为主流之势。  相似文献   

3.
明代史钞的繁盛,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抄袭成风,成书很多,这在明代不是偶然,而是有其社会根源的。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政治上的高压政策、政府提倡钞辑训诫性书籍等,都为史钞的大量编纂创造了社会条件,成为明代史钞繁盛的重要原因。同时,明代史钞的大量编纂也是古代史学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真正研究日本的时期始于明代。明代不但产生了很多有关日本的著述,而且在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上产生了质的转变和惊人的飞跃,逐步蜕去了以往照抄照搬旧史的陋习,开始以实际了解的真实情况充当史料了。其中的《日本考》详尽地介绍了当时日本的社会及民俗等情况,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在明代研究日本的水平,是中国人在日本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于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所限,明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仍处在隔雾看花、隔窗观月的似是而非的朦胧阶段。  相似文献   

5.
明代戏曲歌舞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戏曲的勃兴与全盛时期,歌舞在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明代审美思潮的变化,明代戏曲歌舞也呈现出雅俗互补、趣味多元的审美风尚。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总结明代戏曲歌舞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民间故事史研究的角度发掘和梳理了明代黄冈王同轨所辑录的故事集《耳谈》。《耳谈》一书所载民间故事包括传统的鬼狐仙道故事、公案故事和民间生活故事等几大类,从中可以窥见明代南方民间故事的风貌。《耳谈》是中国故事史上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它对明清小说的创作亦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民间故事史研究的角度发掘和梳理了明代黄冈王同轨所辑录的故事集《耳谈》。《耳谈》一书所载民间故事包括传统的鬼狐仙道故事、公案故事和民间生活故事等几大类,从中可以窥见明代南方民间故事的风貌。《耳谈》是中国故事史上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它对明清小说的创作亦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倭寇”原指日本海盗,但明代的倭寇,还包括中国的海盗,西方殖民海盗,他们同在中国东南沿海从事劫掠性质的活动,为了便于叙述,本文把它们都纳入“海盗”这一词目。“海盗”这一现象,伴随着古代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在世界广阔的大洋上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明代是中国海盗史上的“黄金”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海盗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梳理其发展脉络,认清其本质,而且通过分析其活动及影响,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明代东南沿海社会变迁的研究,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工作者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明代海盗史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9.
明代物价以财政折价和白银计价的双重属性,在中国古代物价史的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本文从明代价格史料的性质、财政折价的形成机制入手,对财政体制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张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将研究视角置于“物价革命”“十七世纪危机”等全球史的学术脉络之下。以此为基础,有助于重新认识明代从实物财政到货币财政转变的过程,进而在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书写中国近世经济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举学的兴起,明代四川科举史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明代四川进士总数、进士地理分布及原因等研究领域内。但明代四川科举史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在:专题性论著数量极少、基本史实不清、已有研究领域缺乏系统性、科举文献研究薄弱、研究领域有限。因此,加强明代四川科举史研究已经成为填补区域科举史空白的紧迫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歌唱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了不同的发声方法和歌唱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歌唱风格及不同的歌唱理论。在我国先秦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三者之间的依存程度相当高,从文献资料来看,到战国晚期,先秦的歌唱艺术仍未能与诗歌、舞蹈完全分开,声乐理论观点也散见于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著作当中,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仍可窥见先秦歌唱艺术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丽王朝建立之前,朝鲜半岛就已存在汉字书写。但其书写是在与原有的口头诗学传统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朝鲜人能歌善舞,有其独立的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乐”的体系。而这些属于口头诗学的传统创作,都因为没有文字而无法记录。高丽文人的书写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5.
湘南伴嫁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音乐活动,它源远流长,只在嫁女时举行,唱腔优美动听,舞姿古朴诙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国歌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巍山打歌是伴随当地彝族人民发展的一项民间歌舞艺术,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鉴于其重要的历史遗存功能和艺术文化价值,加之近年来非物质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急需与紧迫,通过深入系统地了解、调查、访问和研究巍山民间歌舞一打歌,在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结合书籍文献中的资料,对其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结合采风考察过程中新的发现,对其今后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作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秀山花灯是重庆秀山地区人民最重要的歌舞文化活动,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和略具雏型的戏剧表演形式,多姿多彩,极具特色。通过数百年的传承,秀山花灯在此地区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实用性等特点。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演唱曲目、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秀山花灯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彝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彝族音乐,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同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探究,使彝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彝族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对外展示彝族音乐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歌者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以脚踏地为节,边歌边舞。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它体现了先民的宇宙生命观及传统思维模式。笔者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来探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