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教育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并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基于就业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易于脱颖而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 6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1.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那就是培养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高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 ,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理论方面低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 ,但长于实践和应用技能 ,是一种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并有相当强的实践能力的职…  相似文献   

4.
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是推进西部开发战略举措。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进程中,陕西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高职院校必须以"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为总揽,以"科学定位、加快建设、人才强基、内涵提升"为抓手,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最终成为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摇篮,工程技术创新、示范和转化中心,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培训。追求"实用性"和"速成性"是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两个误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理论探究与技术技能并重才能走出误区,培养出有着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支撑。文章通过对高校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完善措施,以达到加速建设"双师型"这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的目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屹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01-101,103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构建科学、严谨、完整、系统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已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命脉。高等职业教育既包括基础理论的传承,还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要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以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谈基于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高职考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君  陈凌白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5):107-109,112
教学考核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单纯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严重背离了现代高职院校"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目标,制约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就如何推进相关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本文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并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邓建军是高技能人才的成功典范,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邓建军式的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深层次教育改革问题。对学校来说,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需要不断更新的技能外,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发展能力培养应成为改革的攻坚目标,即培养具有邓建军精神和核心能力的邓建军式技能型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从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中国教育行业正在进行着从校内到校外、从人才培养模式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供给侧改革。随着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基础核算型会计人才越来越供过于求,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缺口却越来越大,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依然更注重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对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文以高职院校为例,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按需开设课程、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玉 《天津电大学报》2012,16(1):66-68,72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制约了高职人才的培养。因此,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势,有利于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彧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22-23,70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目标就业岗位群不精确、理论知识体系与企业工作任务脱节、实践环节因会计专业特点而不便开展等诸多问题。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进行的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如何解决高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环境下传统会计人才被智能化财务工具取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财务专业方面,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教育部第二批试点被纳入1+X证书体系中。构建智能财税证书的体系设计、培养内涵、等级标准等方面内容将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起到指引作用,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和学习动力的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深刻影响着会计及其相关行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挑战,高职会计专业群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培养规律,依托职教集团,着力打造行企校共商、共建、共享的职教共同体,通过整合产教资源,积极拓展适合会计职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创新"财会金融+数智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是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向综合型的高职业能力人才转变。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人才发展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制定科学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而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高职教育实践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个人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实践要求和企业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会计职业能力是胜任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提高高职会计教育质量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构建高职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能力体系指导培养模式.使用结构方程方法,以AMOS为分析工具,在构建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同时,还能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和参数估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设计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涉及三类职业能力要求,对估计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以得到高职学生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为培养高职会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现状是起步晚,分批推进,已纳入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一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据此提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制定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标准建设,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中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但目前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尚未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就此提出高职会计立体化教育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财经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未来基础应用量会计人才的重任,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影响的传统高职高专教育存在诸多缺陷,本针对这些缺陷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