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历史已经将文明推进到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纷呈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作为传播媒体的书籍报刊既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又有铸造文化的功能,它基本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貌特征和发展水平,同时它还担负着“历史”纵向传播和“共时”横向传播的重任。因此,做为书籍报刊最后完成的编辑,其职业修养与其才、学、识的联合效应,当一旦与其编辑客体发生汇合之时,就决不是客体的附庸,而是富于无限活力和创造性的动力源泉,将与  相似文献   

2.
报刊的出现使广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广告跟随报刊的公信力、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迅速扩张,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变革。《闽报》 广告门类众多,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契合了清末民初福建地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记录了西方文化和消费理念在福建的传播进程,反映了风起云涌的政治态势以及福建人的西方观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依赖与认同,为研究福建地区社会生活和现代化的转型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视域来看,<报刊的四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媒介帝国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媒介控制理论及对传播语境的历史推演过程,分别为媒介帝国主义自我中心性思维模式的形成、传播工具安排方式及传播语境理论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理论前奏.  相似文献   

4.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3):53-54
新时期"推普"和普通话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进一步实现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全国通用语言,在不同方言区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对外汉语教学及国际交流中的社会交际功能,而且在推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乃是"国脉所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民族振兴层面认识"推普"的意义;普通话教育应肩负起保持、传播、发展民族文化,推动国家文化建设、母语文化传播、民族素质教育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5.
文艺传播是横亘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之间的一个审美中介,是完整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播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受效果的差异。文章在介绍西方现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传播行为及观念,以发现人类传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指出文艺传播方式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反映了其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文艺传播的进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发生双向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更应理解和运用好文艺传播这一中介。  相似文献   

6.
曹耀 《文教资料》2013,(26):43-45
传媒是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其最大的功能是“传播与交流”.报刊作为清代的主流传媒,张謇对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一国之报纸,所以为文明进化之利器者”,“报纸为舆论之代表”等.于是,在那个国家危亡、民族动荡的年代,张謇自觉充当传媒人的角色,积极创办各类报纸,《星报》、《预备立宪公报》、《公园日报》等.就在这种报刊传媒自觉的引领下,张謇的报刊实践为南通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制造舆论,变革社会;以文化人,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拓展交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自成立以来,对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经过了从建党初期的民族复活到新中国建立前的民族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民族振兴,最后到新世纪和新时代明确提出的民族复兴的变化。而在抗日战争前期,中共提的比较多的是民族解放,这是中共民族复兴话语的时代表达。《红色中华》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的机关报,是记录和传播中共民族复兴思想的重要载体,其言论反映了抗战前期中共对于民族复兴的认识,体现了中共围绕民族解放,对民族复兴的目标、主体、道路等方面的深入的思考和积极实践,展现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推进民族国家发展振兴的历史图像。而将《红色中华》与同时代其他报刊的比较,则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前期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及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就世界范围的民族格局而言,民族间的生存关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据此可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价值实现关系,切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然生存时代、民族交往时代和人类危机时代。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文学实现自身的世界文学价值过程不同;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范本、大师和主潮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化兴,则民族兴。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了 五千年历史脉络,融合 56 个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借助我国民族文化自信构建 国际化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助于形成中国的话语权。同 时用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 友好和平相处,让我国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国智慧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达成共识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媒介功能认识的不确定,根植于新闻传播普适性价值观的缺位。新闻传播的精神资源不能局限于某些个人、利益集团,而应该是全民性的、全社会性的。民族精神是新闻传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资源。把民族精神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资源,有利于对新闻媒介功能的全面认识。民族精神从人群、地理、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性,为新闻传播功能全方位的认识和实现,开拓了视野和道路。民族精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支柱,保证新闻媒介功能实现。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除了物质层面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弘扬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待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更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和新时期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诉求。可见如今的三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繁荣;致力于发展维护中华民族的人权;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民生之路与三民主义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不同历史时期描绘了民族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研究晚清现代性话语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时,应该对报刊的作用和地位予以充分重视。传播现代性话语,是晚清报刊的自我定位。晚清报刊的现代性话语批判直接指向的是宗教,同时也批判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在政治制度的讨论上,晚清报刊现代性话语的最重要贡献是提供和传播了一套新的政治话语,探讨近代中国现代性社会制度构建的选择模式,实现了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既包括中国悠久的历史,又包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为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中华文化,并通过弘扬民族情怀和民族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产物。传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是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传播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网络传播在弘扬传统节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可以设置公民议程,引发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可以搭建受众参与传统节日的平台;可以全方位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可以增进不同地域间的节日文化交流。因此,合理把握与利用网络新闻、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网络传播方式弘扬传统节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承华夏文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与我国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网络传播推动了我国民族文化形态的"数字化迁移"与重组,并为其精神层面注入了个性、平等的现代意识,促进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创新;网络传播为我国民族文化建立了世界视阈,使其在反观自身、提升民族特质的同时,积极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促进其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服饰中积淀着少数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文化的、宗教的诸多内涵,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显著表征,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丰富,表现了不同民族在过去时代中的生活影像,是民族性格和心理的折射。同时少数民族服饰也是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介质,服饰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让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通过服饰体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中共早期报刊的传播效果既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宏观结论之中,也体现在中共早期报刊以及其所宣扬的理念对读者的影响、发行量及其为敌对势力所迫害等各种具体情形之中。正是通过中共早期报刊的发行、发展以及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之中,提升了其传播效果,中国共产党人所宣扬的马克思主义才为更广泛的大众所知晓,也逐步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