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PP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领域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本文将在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现状以及PPP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将PPP模式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该模式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是确保我国人民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工程,若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整体的稳定性.为促进保障性住房的整体质量,需要严格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不断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工作模式,使保障性住房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保障房建设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究,希望能为保障房建设管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作用.我国近些年也十分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但由于起步时间晚,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使得其在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资金问题、质量问题、选址问题、保障对象问题等.由此可见,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否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直接关系着社会正义与社会和谐问题,因而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为农民工提供利于其生活和工作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三明为例,在阐述三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深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对策措施,明确指出其重点方向:组建专门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实施优惠政策,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我国长期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我国保障房的建设与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不仅存在开工不足、质量问题和分配乱象,更面临着管理、治理层面的考验。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多层面构建保障房治理的创新模式,从协同共治角度出发探讨保障房的大型居住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是各级政府为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的有力保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各方责任主体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本文分别对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完善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齐抓共管”监管模式,促进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住房保障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而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政府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制度化实施与体系混乱,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等。分析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作用,可从政府责任,制度创新,法律、法规完善以及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已普遍实施,然而在其建设、分配等过程中出现问题.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分析,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建设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关系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针对近年来住房改革制度不断深化的现实,着眼于国内外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与其效应基于不同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了现有文献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实证研究方面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但不足的是缺乏多角度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效果,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改进,今后应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愈来愈多的居住弱势群体实现了"住有所居"梦想。然而,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当前应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以规范供给结构,同时整合现有住房保障产品,建立以租赁型为主、出售型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优化供给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的映射。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阐释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在借鉴国外优秀住房保障体系经验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塑造地方特色为辅,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社区为切入点。社区党组织要在建设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领导社区经济发展,促进社区政治文明,发展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社区群众需要,整合社区各类资源。要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住房分层消费和城市阶层空间分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回顾住房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住房制度本身存在社会排斥性、多层次的供给体系导致了阶层空间分异、保障性住房不够经济等等,基于此从而为住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PCOLT模式认为,学校文化的三种文化特质——专业共同体、组织学习以及信任,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PCOLT模式强调,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校长作为文化变革驱动者的作用,应该通过专业共同体强化教师之间的信任,应该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之间的联系。PCOLT模式可以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启示:通过提高校长文化领导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提升群体意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住房保障的政策制定,概括了我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构建保障房供给体系中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如保障房的供求矛盾突出、资金缺口较大、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我国保障房供给体系的完善必须从资金运作、社会功能、运行机制和供给模式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等三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改革社会经济评价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丰富环境管理手段等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灾后住房重建政策已经由建造住房、解决居住问题转向综合性重建,并协调运用公房重建、个人自力重建、社区重建、永久性简易住房等多种重建方式,形成了一套整合性的重建机制。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国际住房重建政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住房重建政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不是"新地"农村住宅社区,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内涵,不能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理由,就突破可耕土地红线,而进行占用可耕土地。建设农村住宅高层单元楼房,让农村城市化,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没有了田园特色,也就失去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住宅建设,应该在科学规划确保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旧村改造,废弃地利用为重点,实行一户一宅的小高房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单位制弱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一大批全国示范性小区。然而近年来,我国社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离散化”特征。文章从单位制对社区建设的影响入手,深入剖析了社区离散化的成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