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班主任》2005,(6):26-27
人最大的财富、资本是健康.人最终最渴求、最需要的也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世界健康大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特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思想道德等几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学生身心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健康概念有了更新的定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那么在校学生的道德健康就应当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学校体育对于学生道德健康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董建旭 《考试周刊》2015,(21):127-12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6.
袁铁锋 《考试周刊》2014,(5):113-114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出发,通过有关心理健康经验的传递而确立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是人们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获得社会适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构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而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能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途径的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  相似文献   

8.
褚真 《小学生》2013,(3):65-65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融人体育教育教学之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作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健康是心理健全和身体强壮的完美结合,是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综合反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要"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如何把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情况现状,浅析了体育教育与心理素质养成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一、人类健康观的演变目前为止,人类健康观经历了由"一维健康观"到"三维健康观"再到"五维健康观"的变化。最初的"一维健康观"认识到了疾病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疾病作为参照,认为"健康即没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对于人类健康都非常重要。这种"三维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广西教育》2014,(9):127-127
心理健康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二是保持个人的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1.身体好,没有疾病,精力充沛即生理健康;2.心理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即心理健康; 3.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良好,个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即社会生活健康。我们大家对生理健康比较注意,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大中学生的重要课题。很多事实表明:心理状态是生命的指挥棒和导向仪。现代社会是心理决定健康。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缺什么都不要缺少信心和快乐,有什么都不要有不良心态和情绪。正所谓:心态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导致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许玲 《考试周刊》2012,(84):123-124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体育教师不应因循守旧,而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精神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健康是心理学研究日益重要的议题,从人的精神性的角度来反思和理解精神健康,它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与精神疾患相对应的精神健康、被等同于心理健康的"精神健康"、与灵性和生命意义相关的"精神健康",第三个层次与人的精神性发育密切相关,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完整存在,精神健康应当指向"完整的人"。以此反思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应将精神健康纳入其中,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调整和补充,关注自我的精神性发育,关注人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9.
1.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任何健康行为的形成,都是健康心理的外在表现。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心理健康,近几年来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关注度提升,青少年心理教育已经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是幼儿、儿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却还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本篇主要从"诱导"这个角度切入,从"认同感""爱""进心"三个方面谈谈幼儿园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