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其思想体现在: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 ,而且具有选择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 ,其思想体现在 :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 ;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 ,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个性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根基 ,个性化与生活化整合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关于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概念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思想。本意是“共同显现”,也被称为“模式”、“范型”、“范例”等。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总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教育方式。我们把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共同性特征的表现方式称之为“道德教育范式”。 从总体特征看,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凸显“道德知识”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知识性道德教育范式”、以凸显“道德行为”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行为性道德教育范式”和以凸显“道德推理能力”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能力性道德教育范式”等。这些道德教育范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道德心理形成机制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章以现代道德教育的缺失的根源作为切入点,阐述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形式和道德教育场,系统分析了大学生个体道德心理图式形成和完善的机制,试图从道德心理人格的视角找到其内在的规律性,最后指出高校人教育对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道德教育看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的。在其教育思想中他主张道德教育要适时进行;强调道德榜样的作用;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重视纪律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夸美纽斯提出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于我国道德教育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道德心理不仅是学校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实践的产物,而且是社会道德关系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反映。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明确道德心理培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措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对道德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学的研究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涂尔干的一大贡献。深入研究涂尔干的道德教育三要素理论,科学、准确地把握道德现象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揭示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性,加强道德教育的学科研究,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不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而强调对人的约束,这是一种无人的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道德,大致包括几层含义;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学校道德教育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从科学对普遍性、规律性知识的追求这种意义上延伸、发展、提炼出来的。道德教育研究中是否需要科学精神,与人们对道德存在的认识密切相关。当人们认为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与道德准则时,实际就肯定了道德研究中的科学精神。道德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失落意味着道德将会走向虚无,其结果是整个人类精神大厦的倾覆。从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来看,道德具有抽象、一般、绝对和永恒的特点,而且个体道德内化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需要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