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数学家们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后.对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却一筹莫展,陷入了困境,许多人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1494年,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帕西奥利对三次方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认为在当时的数学中,求解三次方程,犹如化圆为方的问题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由此吹响了迎接挑战的号角。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三次方程求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解方程是代数的核心,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早已成熟.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在公元9世纪由花拉子模在他的《代数学》中给出,韦达对它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是否有一般解?直到公元15世纪,这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当时著名数学家Pacioh宣称,一元三次方程是不可能有一般解的,然而他的说法并不正确.16世纪,这个难题被攻破,在此难题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是意大利数学家丰坦纳.  相似文献   

3.
1 问题背景。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丰坦那(塔塔利亚)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紧接着卡丹的学生费拉里解决了一元四次方程的公式解问题.但数学家并没有满足这些成果,他们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一l元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n次(n≥5)方程的公式解,试图把方程解的问题推向一般化.  相似文献   

4.
数学家们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后,对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却一筹莫展,陷入了困境,许多人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1494年,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帕西  相似文献   

5.
汪晓勤  赵瑶瑶 《湖南教育》2006,(8):42-43,37
在16世纪以前的数学家看来,负数开平方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早在公元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在《算术》中就遇到了“不可能”的一元二次方程336x^2+24=172x。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指出:“正数与负数的平方都是正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正,一个负。但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因为它不是一个平方数。”在欧洲,12世纪西班牙犹太学者巴希亚、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契、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西沃里和法国数学家丘凯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都遇到了Δ〈0的情形。斐波纳契在《计算之书》中指出,一元二次方程x^2+C=bx当(b/2)^2〈c时无解.帕西沃里在其《几何、算术、比和比例概论》中则给出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对于任意的一元三次方程,是不是也有一般的求根公式呢?其实早在400多年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很多数学家热衷于对它的研究,相互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胜利最终属于一个名为冯丹纳的数学家,他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冯丹纳又被人们称为塔尔塔里亚,是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冯丹纳幼年时,家境贫寒,一家人全靠父亲在邮局当邮差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后来,法意战争爆发了,法军攻陷了冯丹纳的家乡,大肆杀戮。冯丹纳随父亲躲进了寺院,但…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和西罗马帝国女数学家希帕蒂娅是两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们去世后,墓碑上分别刻写了自己的生平资料,这两则墓碑的内容实际上是两道应用问题,均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8.
在16世纪以前的数学家看来,负数开平方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早在公元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在《算术》中就遇到了“不可能”的一元二次方程336x2 24=172x.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指出“:正数与负数的平方都是正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正,一个负.但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因为它不是一个平方数.”在欧洲,12世纪西班牙犹太学者巴希亚、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契、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西沃里和法国数学家丘凯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都遇到了Δ<0的情形.斐波纳契在《计算之书》中指出,一元二次方程x2 c=bx当(b/2)2相似文献   

9.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是欧洲中世纪颇具影响的数学家.公元1202年,斐波那契的传世之作《算法之术》出版.在这部名著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以下饶有趣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知道帕乔利是何许人吗?帕乔利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在他的名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有不少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猫捉老鼠”就是其中的一个.题目就在下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看本文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无疑,一部数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问题求解的历史:多少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分支,因为问题的求解而源源不绝地诞生;多少数学家因为问题的求解而在数学历史的星空演绎着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又有多少莘莘学子在问题求解过程中登堂入室,学会了数学.那么,历史上的数学问题对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可以借助于一次函数所对应的图象——直线,直观地进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这种数形结合求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的方法,也称为“图象解法”,下面结合例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启事     
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维维安尼发现正三角形内的点具有一种非常美妙的性质,即维维安尼定理 正三角形内(或边上)的任一点到各边距离之和为定值,这定值等于该三角形的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希望提供给教师思考这些问题的不同维度.首先,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分析与定位;在此基础上,体会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目的;进而讨论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进行比较.目前,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通常有三种安排,我们分析了这三种安排的利弊;最后,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三世纪初,意大利一位绰号斐波那契的数学家提出一个有趣的生小兔问题,即为斐波那契数列,记作{un}:1,1,2,3,5,6,13,21,34,……  相似文献   

16.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化“二元”为“一元”.将“陌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同学们在掌握用代入、加减消元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方程组中各方程的结构特点,开拓新思路,简捷求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海林 《初中生》2008,(11):30-33
古今中外有一些数学问题,是以诗歌的形式叙述的,是别具一格的数学诗。本人搜集了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诗并进行剖析,以飨读者.一、百羊问题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一书中。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类比问题.”立体几何是建立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特点是“空间问题平面化”.为此,在空间概念形成过程中,注意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方法和结论的类比联想,归纳演绎,有助于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已知解的情况,来确定有关字母的取值范围的问题.许多同学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频频出错.下面举例说明此类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在他所著的《算盘全集》中提出一个有趣的兔子问题.他说:有一对小兔,若第二个月它们成年,第三个月开始每一个月都生下一对小兔,而所生小兔亦在第二个月成年,第三个月开始也每个月生下一对小兔(这里假定每个月所生下的一对小兔必为一雌一雄,且均无死亡),试问一年后共有小兔几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