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社会转型初期的剧烈动荡与道德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恢复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责任,积极推动学校进行德育改革。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学校德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即从"国家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从培养社会主义的"政治人"到培养"合格公民";从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到公民素质的培育;从共产主义综合教育法到多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并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与发展。这些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我国德育改革要实现从"物性化德育"到"人性化德育"的转变,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受关系向共生关系的转变;要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回归生活世界;要使学校德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与家庭德育相结合,使生活德育与情景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将进入"五个德育"新境界。——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在分析论证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时,提出以"五个德育"重构学校德育新体系。"五个德育"既是价值理念,也是技术方法:第一,培养合格公民是学校德育体系的底线性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的政治取向就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合格公民的社会取向就是  相似文献   

5.
德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州市区域德育发展实践来看,德育观念人本化、课程层次化、方法多样化、评价人本化等是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价值多元化、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既是当前学校德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现代化的动因。进一步推进德育现代化,学校德育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主体人格的培养.更为关注公民意识教育,采取更为多样的德育模式,促进德育队伍进一步专业化.发挥德育研究在推进德育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马来西亚学校德育面临价值观的共同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冲突,教学实践难度增加,社会整合功能式微,课程内容和公民教育相互重叠的困境。为了应对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对学校德育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修订道德教育大纲,突出德育在提升人力资本中的作用,通过立体式渗透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设置德育专职辅导员制度。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马来西亚学校德育面临价值观的共同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冲突,教学实践难度增加,社会整合功能式微,课程内容和公民教育相互重叠的困境。为了应对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对学校德育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修订道德教育大纲,突出德育在提升人力资本中的作用,通过立体式渗透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设置德育专职辅导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归根结底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决定、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学校德育内容应在保持基本内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新内容.进入公民社会时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没有及时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道德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偏差,不符合我国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德育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同时提出更新观念,关爱学生,构建情景化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载体和方法的多样化等拓展德育实施的途径,突破学校德育的封闭性,整合社会、家庭德育力量,尽最大可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评价受教育方针统御,有什么样的人才质量培养规格就有什么样的德育评价标准。反思问题,改进我国学校公民德育评价的方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育评价体系,推动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但为学校德育所必需,而且为整个社会所期待。  相似文献   

11.
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政府重视,大学配合,社会支持;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核心道德价值观明确;德育教材形象生动;课堂教学开放;重视公民教育。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应借鉴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做如下改进:德育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贯彻文化养成和生活养成原则,改革各级学校德育教材编写体例,在德育及相关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自然知识、人文知识、社科知识的合理布局,培养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主体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培养优良社会公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教育领域的影射,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泛政治化;德育过程缺失主体性;德育方法的非人本性;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学校德育社会化是学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社会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学校德育社会化可以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寻找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变革30年: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从"政治教育"中走出来后,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经历了多次反复,最终从政治化的"接 班人"转向更富生活色彩的"四有公民";在行为规范上始终在从传统要求与外在规范向社会生活与内在 自由靠拢;学校德育课程整体上在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以此提高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德育管理已经自 成体系,但这种越来越独立的模式,反而让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孤立.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开放地区学校德育的整体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开放社会对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的影响和要求;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开放社会特点确定德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层次要求、途径体系和评价体系,发  相似文献   

16.
公立中学是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集结点。学生主体性膨胀、学校德育釜底抽薪、学生基础道德品格沦落、人际关系异化和安全德育盛行等成为阻滞当代学校德育前进的障碍。学校德育从来都不是万能的,对于学校德育平面化、平庸化、形式化倾向的形成,社会和家庭难辞其咎。建立家庭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公民素质,找回失落的师道尊严,推进德育评价的硬化,是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重现生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德育目标实效性不强、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以及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德育等问题。学校应当从发挥自身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佳环境;将灌输教育与促进学生内部矛盾运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要求和方法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在德育工作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线;从加强德育管理,注重德育实效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同时德育管理要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伊始,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多样化与科技化;要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