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文章从百年家学渊源、传统文化滋养、清末诗风熏染、诗友文朋砥砺四个方面探析余达父诗歌渊源。  相似文献   

2.
余达父《罂石精舍文集》中收录了其写于1901年的《致李岑秋先生书》。李岑秋对余达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笔者未能找到对此信做了深入分析的先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李岑秋以及信中提及的其他两人的身份做了考证,接着对李岑秋其人其事做了论述,最后对余达父与李岑秋的交游之详情、李岑秋可能给予余达父的建议等做论述。  相似文献   

3.
余达父     
余达父,名若瑔,生于1869年,卒于1934年,贵州毕节人,彝族。是贵州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学者 和诗人。 余达父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少时读家塾,及长受业于前清进土葛子惠门下,攻读经史子集,研习诗赋辞 章。由此学业大进,打下了坚实的汉文化基础。1890年,曾参加前清科举考试,省试未中。后因兄长余若煌遭 人陷害,被四川省督军赵尔丰抓入狱中,余达父多次营救无果,又惧怕受到株连,于是决计负笈出洋。1906年  相似文献   

4.
李嘉绩在保安创作的诗歌,不仅为我们了解清末陕北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就其整体诗歌创作而言,也是诗人诗风转变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名士罗瘿公雅擅诗歌,有《瘿庵诗集》、《赤雅吟》等传世。他与诗人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并称"岭南近代四家"。其诗风峭拔而又寄托遥深,反映了他穷困潦倒的人生境况,关心国运民生、愤世嫉俗、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寄迹梨园的隐幽情怀,也为今人了解清末民初的士人心态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6.
该诗集是清末民国初贵州毕节彝族知名人士余达父所著。余达父,名瑔,号达父(同甫),以号行。生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卒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雅堂诗集》14卷,是他生前精选其生平诗作的部分,时间为作者15岁至1931年61岁时所作,全集共599首。该诗集的早期本,曾在日本印行过,后印过石印本,多已散佚,现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余宏模同志多方搜集、整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诗继承了沉郁劲健的少陵笔法,音韵铿锵,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早期诗作反映了作者奋发进取立身报国之志;后期诗作更多地触及国难和民间疾苦,对当时朝政昏庸,吏治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敝的现实作了抨击和反映。对认识云贵、西南和整个中国,都可作诗史来读,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学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百年之中,中国高师课程体系经历了清末的初建、民国的发展、新中国的调整和世纪末的多样化态势等四个阶段的变迁。中国百年高师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师范性、学术性、人文性等问题,对当前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位于毕节市大屯乡,是彝族土司后裔余达父的旧宅,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占地6000余平方米,其建筑样式、结构既具有我国唐代殿宇建筑的特点,又融进了古代日本的建筑风格。此庄园为余达父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仿日本奈良市招提寺建筑式样所建。庄园结构别致,布局严谨,庄园内各种精美的雕刻图案,更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此庄园既是早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也是彝族建筑艺术的一个美丽珍品。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坝上地区的百年开发历经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阶段.回顾总结了三个时期坝上开发的历史背景、开发过程、开发特点和开发方式,分析了百年开发对当时及以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对新时期坝上地区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开发、综合开发、永续开发、理性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3):30-35
陈三立在清末民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地位,其诗学理念中有两个重要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语:"诗者,写忧之具"与"绵邈",前者强调诗的内容、主题和功能,后者偏重表达方式与效果,二者相辅相成。这两种诗学话语带有明显的私人体悟意味和强烈的个性色彩,与其所主张的"存已"思想一脉相承,它们既促成他的诗风面貌,也反映其诗风悲情而具"深""奥"的特质。陈三立清醒地忧伤,隐秘而委婉地低吟与排遣,最终成就一种诗歌与人生相互诠释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文学有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但长期以来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出现了轻视、贬低和简单否定的情况。本文把徽州文学摆在徽州文化、安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论述和说明徽州文学的独有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3.
从四个方面考察了世界文学时代下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时代下转向的必然性;新的研究范式的具体例证及其启示。分析了新范式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指出新范式其实正属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阐明了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了这其中比较文学理念对其的影响,指明了今后古典文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操守和对科学有独特贡献的知识分子,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练后,胡先辅逐渐地闪耀出他应有的历史价值。然而当人们而对他那复杂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观念时,不少人却轻易地给予了他文化保守甚至新文化反对者的帽子。观察胡先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进行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倡导,我们发现,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观念其实具有更多的务实和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学搭建的新型平台上进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引发了文学创作和消费接受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创作主体的群体自由性、本文生成网络化、传播媒体便捷化、消费接受快餐化是网络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最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一般是把创造社定位为"艺术派",其实这似有欠妥之处,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无不体现着为人生派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陈琼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6):112-115
电子文献与传统文献各有优劣,通过对比,提出图书馆应正确处理电子文献与传统文献的关系,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优化馆藏文献结构,更新办馆理念。同时要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搞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服务水平,为大众营造良好的和谐文化教育氛围,构建和谐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历程的梳理。因此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东方内容上的“和谐”与西方形式上的“和谐”;西方的再现、模仿、写实与东方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的“典型论”与中国的“意境说”;西方的“美与真”的统一与中国的“美与善”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马华文学定义的溯源探究,其与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的比较,并考察《马华新文学简史》等几部已有的马华文学史论述,结合部分马华代表作家和作品,初步梳理了马华文学在华(中)文文学史之内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