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摘登     
《下一代》2003,(3)
我以前并不了解《下一代》杂志,我得感谢我的老师把它推荐给我,使我能每期阅读它。尤其是“友谊传呼台”这个栏目,对于希望交到较多朋友的我来说,真是非常喜欢。请编辑大朋友把我的“友谊金卡”登出来吧。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一只蜗牛。平时它都在森林里面找可以吃的树叶,有一天它来到了一座菜园里,这里的东西它并不是很喜欢,但不知为什么,蜗牛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把菜园里的蔬菜啃得满身洞……” 上面这个故事,对于一般人来说毫无意义,但它却改变了阿琳对我的态度。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个隐喻故事。  相似文献   

3.
会:作者体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总是那么遥不可及。仰视着别人在掌声中走上领奖台,你默然了……其实,复杂的事情每每可以简单化。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还说不上迷恋。记得从第一本《安徒生童话》一直到《人间喜剧》,从开始的只求其义到注重优美性,我总是始终如一地摘抄佳句、佳段,随着笔记本日趋变多,我的写作水平也有了提高。闲余时间,我还喜欢朗读各种诗歌、散文,伴随着情感起伏,感受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那份惆怅。不知何时,我开始迷上了听歌,那动人的旋律使我忘却身在人间,…  相似文献   

4.
杜一帆 《现代语文》2004,(11):37-37
一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认为我在向大家介绍农科院的新成果了。如果是这样,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因为———萝卜不是别的,正是我。我,因特别爱吃萝卜而得此外号,但因为我脾气不定,所以,外号就变成了两个———“红萝卜”和“青萝卜”。高兴时,我就是“红萝卜”(因为它很甜);而发火时,则变成了“青萝卜”(因为它很辣)。这两个“萝卜”各具特色,也各有味道,于是,它们就成了我的“化身”。瞧,它们来了。“红萝卜”的自述嗨,大家好!我叫红萝卜,我很甜,很爱笑,也喜欢帮助别人。但是,那个青萝卜老是同我作对,而且还喜欢把我挤到一边………  相似文献   

5.
陈鑫 《班主任之友》2006,(12):47-47
(一)中午,我走进教室。却见好多学生围在一起乱哄哄地,不知在争论什么。只好询问班长雨雨。雨雨面带怒色对我说:“老师,咱们班男生总说小龙喜欢唐唐,我让唐唐和他们说清,可是唐唐就是不说……”看见雨雨那一脸认真的表情,再巡视了其他学生那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了,学生看我面带笑意,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我说:“我们班的唐唐是个可爱的女孩,有人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们觉得很奇怪吗?”学生面面相觑……我接着说:“难道你们心中没有自己喜欢的异性朋友吗?”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了……我决定继续下去。我说:“你们有的人不敢承认…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都向我反映:“我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老喜欢看动画片,一回家就坐到电视机前看什么《狮子王》《奥特曼》《最后的恐龙》《猫和老鼠》……还有许多叫也叫不出名的动画片,有时甚至连饭也不肯吃。唉!真拿他们没办法。”针对家长们的意见,我利用一次离  相似文献   

7.
去年朱永新教授一行到万里国际中学,就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万里老师们作了一次愉快的对话。当时有人戏称这是一次成功的“肉与萝卜”的对话,其结果是既使“萝卜(教师)”因受肉味而提升了“自身品位”,也使“肉(专家)”因此发挥了它更大的价值。这个比喻极  相似文献   

8.
我的反思     
前段时间,学生们迷上了吹泡泡。那么一小滴水珠被小朋友们用管子轻轻一吹,就吹出一个晶莹透亮的大泡泡,这对于小孩来说是多么妙趣横生。他们充满好奇:“老师,为什么能把一小滴水吹成大泡泡?”“水泡泡为什么总是圆球形?”“水泡泡为什么可以在空中飘?”……面对这些满脑疑问的小学生,在《水的浮力》一课后,我又设计了《水有“皮”吗》的科学课并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究。可真正上起课来,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引起了我的反思。a.提问。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吹泡泡。面对绚丽多彩飞舞在教室里的大小泡泡,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  相似文献   

9.
第一眼看到郑愁予的《错误》。就莫名地喜欢。看了很多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有人说它“声籁华美”,有人说它“轻巧清隽”,“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而我喜欢这首诗是源于它江南古镇的古典气息和淡似烟笼般的美丽,看似无尘无埃却用生命和青春来抒写的等待。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视,经常会产生无穷的遐想……狼年3506年11月2日,灰太狼把新的捉羊计划拟定出来了。他喜滋滋地跑回卧室,对红太狼说:“老婆,只要把摄像器安装在羊村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就能知道小羊们的一举一动,把他们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1.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12.
松鼠     
今天上《松鼠》一课时,我问道:“你们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松鼠美丽的外形,有的说喜欢松鼠吃东西时可爱的样子,有的说喜欢松鼠毛茸茸的模样……正在这时,李冰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松鼠,因为它顽皮捣蛋!”啊,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用顽  相似文献   

13.
    
有人喜欢“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有人喜欢幽静的桂林山水,有人喜欢荒芜的戈壁滩,有人喜欢……而我却对那变幻莫测的大海情有独钟。我爱海,我爱它的阴冷,也爱它的温暖;我爱它的狂暴,也爱它的宁静。  相似文献   

14.
论比喻(下)     
<正> 把作比和被比事物联系起来构成比喻辞格,有各种表达方法。《修辞学发凡》根据不同的表达方法把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以后讲比喻的,大都沿用了这种分法。但是,事实上这三种表达方法远不能概括现代汉语比喻辞格的种种表达方法。于是,有人想出来一些弥补办法。例如曹毓生《现代汉语修辞基础知识》就在“比喻的基本格式”(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外还列有“比喻格式的变化”——包括“紧缩”和“扩大”的格式。这是看出了矛盾,但未找到妥善解决矛盾的办法的具体反映。实际上它并没有摆脱《修辞学发凡》定下的框框。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世界里最美丽的莫过于做回自我,寻回本色。——题记有人说:“我天生丽质最美丽了。”可谁知她“美丽”的背后是否藏着庸俗?有人说:“我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更漂亮。”可否想过“漂亮”里面装着多少水分?我想站在山崖上大喊:“做回自我最美丽——”让高山把“美丽”一层层地传回来。美妙的回声拂过我耳旁,就像柔柔的春风包裹着我,我醉了……  相似文献   

16.
有人喜欢报春使者迎春花,有人喜欢散发着清香的桂花,有人喜欢光彩夺目的一串红,有人喜欢明媚娇艳的月季。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喜欢菊花。”我爱菊花,因为它的坚强。每逢秋天来临,树叶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其他的鲜花们都神气不起来了,唯有它迎风而立,傲然怒放。好像在说:“我才是最棒的!因为我不畏秋风。”我爱菊花,因为它的五彩缤纷。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  相似文献   

17.
《同学》2003,(10)
《同学》的各们老编: 去年我第一眼看见《同学》便对它爱不释手,当即说服老妈帮我相订了全年呢!我觉得《同学》的内容青春活泼,好喜欢!所以今年我又订了啊!可不知怎的,今年我又拿到一期期的《同学》时,心中却少了点激动的心情了。我把它和去年的比较了一下,内容上是更丰富有趣一点了,但图片……恕我直言,我觉得图片在风格上好像是一成不变。我觉得,图片不一定要为了配合主题而去降低它的魅力指数,试着用一点国外的漫画怎么样啊?比如日本的就不错的。另外,真人的图片可不可以多一些呢?一好意思,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啊?  相似文献   

18.
一位阿姨带着幼儿园的孩子去赏花,她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说说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为什么喜欢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我喜欢红色的花,它像太阳。”“我喜欢粉色的花,它像妈妈的脸。”“我喜欢黄色的花,它像我的裙子。”“我喜欢……”突然有一位小朋友问:“阿姨,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呀?”这位阿姨停顿片刻回答:“我最喜欢小朋友们。因为你们在阿姨心里是最好看最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19.
“我”这个称谓,人们时常会在语言表达时使用它。在课堂上,我常会说,“给我说”,“给我想”,“给我写”……“我”已经成为了我的口头语,成为了我教学语言的一部分。一个周四的下午,两节都是我的语文课。根据教学安排,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松坊溪的冬天》,对于像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自然是少不了朗读的。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得无精打采,很少有人主动去举手评议别人的朗读情况,即便发言也都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孩子们冷漠的表现,真令我大失所望。课间十分钟的时候,我主动向几名学生征求…  相似文献   

20.
朝三暮四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成语解释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物。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宋国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猴子。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左邻右舍都称他为“狙公”(狙,古代指猴子)。日子一久,狙公和猴子居然能沟通了。狙公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几年之后,他的手头越来越不宽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他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还是照例给你们四颗橡子,而晚上给你们三颗橡子,不知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