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复合空间理论是一种概念复合模式,是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普遍形式,能够有效地解释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雏认知活动。以复合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可以总结出反语是本体、反体、主体、语境、反底五位一体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5,(11):18-23
动态认知逻辑能够完成多主体信息交互活动中认知状态的刻画,但是它缺乏对密码通信的支持,同时密文处理规则的描述和主体密码全能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CDEL(Cryptography Dynamic Epistemic Logic)是支持密码规则的一阶认知逻辑,它为开放环境下主体传送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描述方法.文章讨论了该逻辑中的密码公理的引入和密码全知问题的处理,简要介绍了其动态扩展方法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辛提卡构造的认知逻辑系统所刻画的认知主体具有“逻辑全能”属性,即认知主体知道自身知识的所有逻辑后承同时知道逻辑系统的所有逻辑后承。霍克特认为这一属性表明辛提卡构造的认知逻辑系统不可能是逻辑;李金厚和蒋静坪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个伪问题。在这里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逻辑系统表达认知主体过于理想化,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在逻辑可能与认知主体的认知可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自我认知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认知活动,存在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科学地构建由主体自身各种认识和评价能力要素所组成的主体的自我认知结构,突出地表现在确立认知目的、认知视角、认知视域和认知标准等方面。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活动的反思、他人对我的评价、社会化中的自我角色的定位,实现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的哲学观将认知看作是一种意义建构活动。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对自身和他人具身的意义建构活动进行协调,从而使主体双方共同参与对方的意义建构的过程。简而言之,社会认知过程就是共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主体间实时的、动力循环的交互行为构成了社会认知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托维尔(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次提出来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活动的认识,其实质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认知方式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认知方式,指的是人在认知活动中,作为认知活动的执行者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人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在认知活动的行为方式方面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习性特征,包括认知能力方面、情感反应方面以及生理反应方面。这些个性化的习性特征影响着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知,对认知环境的反应和利用,以及与外界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现有教与学支配地位的研究多持主客体对立或复合主体论观点,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以主体间性关系存在的。从主体间性出发,探究师生相互间的认知及其调控活动,形成对教学活动中支配地位变化的理论认识,更为迫近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中国道教的太极演化图可以用来形象地表征师生主体间的认知作用,展示教与学支配地位阶段转化的理论形态。应用这一理论认识成果,可以探究出师生之间在学段教学、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支配地位演化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9.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就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认知效率,因此提高主体的元认知发展水平是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增进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元认知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赖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术语。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的认知以及对自己认知活动的主动调节的过程;明确地说,它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国内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12.
谈元认知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离不开元认知的指导.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元认知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人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元素,这些元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及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影响认知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元素主要有:认知主体、任务和目标、策略。(1)对认知主体的认识对认知主体的认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认识能力和认识特点的认识,其内容又包括四个方面:对个体自身认识,对个体能力和特点的认识,对个体间认知特点和能…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教材导演的认知活动那良玉,郝凯亭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创作主体的认知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创作行为的性质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就必须从主体的认知活动开始。电视教材导演是电视教材的主要创造者,因此电视教材导演认知能力的优劣、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  相似文献   

15.
元认知策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认知主体对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及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中的认知转换可以更加确切地描述翻译的主体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元认知策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认知主体对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其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有关自己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的知识,具有对自己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控制能力,即学生应具有元认知能力,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适当的数学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初中阶段进行元认知数学教学的设想,即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为突破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广西教育》2009,(32):12-1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可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在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1认识氛围,是认识主体周围的社会气氛,是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是认识系统周围的与认识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社会因素的总和。这是从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角度对认识氛围进行界说的。从内涵方面看,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就是认识氛围。要理解认知社会形态,必须弄清认知社会关系。所谓认知社会关系,就是认识主体出于认识的目的,在认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定社会中的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共同形成的。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