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桂梅  韩秀丽 《教师》2019,(5):72-73
促进高职公共课程质量持续性自我评估和诊改对提高高职人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意义。依据学习成果导向的《悉尼协议》核心理念和慕斯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理论,高职公共课程质量自我评估和诊改体系应该遵循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规范课程质量标准建设,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多视角评估指标开发、周期性数据收集、常态化诊断和改进机制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评估从外部专业认证转向体系认证的重要标志,其中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估是关键。以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截取一个课程评估周期为行动研究的具体案例,在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采取多种资料搜集方法,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估过程与研究密切结合。通过案例高校课程评估机制建立的经验得出结论:设计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评估方案,聚焦“五度”评价标准形成多元结合的评估体系,课程评估与评选相结合、与教师发展相结合,质量评价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由此认为:课程评估要以反馈和反思为核心、以改进为目标,继续推进分类评估。  相似文献   

3.
围绕学习者这一课程质量评价的中心,构建了结果性评估指标和过程性评估指标相互结合的高职公共课程质量自我评估及诊改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改革实践中。这一体系通过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公共课程教学质量利益相关者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改革措施,促进自我诊断和改进的常态化和持续性,从而实现高职公共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程评估是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是课程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德育课评估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德育课评估面临的困境,最后指出高校德育课评估的关键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程的特色:内涵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课程评估中,课程的特色虽分值很高但相应诠释多不到位,这不但影响对课程特色的合理评价,而且还削弱了课程特色评估对课程特色建设的导向作用。从澄清高校课程特色的涵义入手,对课程特色评估的指标、主体、程序进行探讨,对填补高校课程特色评估理论的空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既是服务地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职能定位的战略选择。学院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依托课程、专业、产业实践三大平台,推动了学院、分院、教师、学生四个构建主体的协同发展,顺利实现学院内涵发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共性发展,有效推动了实践教学业绩评价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7.
自学科评估体系在我国建立以来,已经实施了四轮,学科评估已经成为社会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束后国内各大高校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科的调整建设。文章旨在明确学科评估对高校学科内涵建设的导向与督促作用,在研究已有评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探讨高校学科内涵建设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着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动要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构建了以质量为目标、以评价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全方位的“3+X”自我评估工作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总体、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三个层面开展评估,不定期地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专项评估。本文探讨了“3+X”高校自我评估工作体系的构建及实践,以期为学校开展自我评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要把高校自我评估与政府合格评估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动态调整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绩效投入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学位点评估与后续建设相结合等五项基本原则。在机制整体构架上,需要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衔接,更要突出专项评估;多元主体参与,鼓励社会参与,突出学术评价;高校自我评估与后续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高校自我诊断评估、社会中介水平评估与政府合格评估相结合,形成完整学位点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明晰应用型高校内涵和质量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应用性导向、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内部质量管理侧重应用性标准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 CIPP 模型,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导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针对原来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评价指标相对简单等问题,课题组调整了部分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了师资队伍,完善了教学管理,加强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了课程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是影响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困境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剖析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困境的内在机理。依托制度分析理论发现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制度困境有:国家层面课程制度的模糊性、地方层面课程政策的多变与暧昧、学校层面课程制度执行的选择性忽视、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课程实践需求制度的不对位、校本课程建设保障制度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3.
“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是设计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设计学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先确定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然后制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随后进行了以“田野考察法”一课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流程、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最后在初步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4.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必须重视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本文依托教改项目,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与课程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立项后的后续建设,并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徐涛  陈剑军 《成人教育》2012,(4):127-128
挪威的成人高等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借鉴挪威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方略。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智能仪器课程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设计了基于能力要素的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评价方法,包括指导教师、答辩组以及学生团队的自评价,并在实践中验证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源头,秉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原则,通过挖掘我国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桎梏与藩篱,聚焦现实问题,在发达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举措进行思考,提出从工作任务出发,统合课程要素;整合课程标准,进行系统化设计;规范课程评价,变主观评测为量化评价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引导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优质课程建设,充分利用评估工作的导向功能与诊断功能,开展了基于OBE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评估。介绍了课程评估的理念、原则、内容以及课程评估实施方法、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经过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新型高职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以岗位能力获得为目标,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本文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课程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手机组装与调试》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方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统一。实践表明,该课程改革对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广泛开展的在线教学,改进原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系统,并从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构建过程。该评价系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