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思想理论准备。邓小平同志在讨论展开的初期、中期和末期都始终坚定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核心作用是无人能代替的。我们应学习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应学习他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学习他紧扣时代脉搏,促成历史飞跃的历史洞察力、历史控制力;应学习他高屋建瓴地领导讨论、保证讨论正确方向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2.
“砰!砰!砰!”一个匆匆而来的路人急切地敲打着一扇神秘的门。不久,门开了。“你找谁?”门里的人问。“我找真理。”路人答。“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越过很多条河, 翻过很多座山,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后来他想真理和谬误是一对冤家,说不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他不但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连一命题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而且还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高度辩证地统一起来,为我们判断理论上的是非和检验实际工作的成败得失提供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4.
“真理标准讨论”是中国本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序幕和思想先导,也是我们取得更大胜利的思想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人们对“真理标准”的表述不确切,理解不深刻,把“真理标准讨论”仅局限于认识论范畴.“真理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5.
“砰!砰!砰!”一个匆匆而来的路人急切地敲打着一扇神秘的门。不久,门开了。“你找谁?”门里的人问。“我找真理。”路人答。“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越过很多条河,翻过很多座山,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后来他想真理和谬误既是一对冤家,那说不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于是他重新找到谬误,谬误却说:“我也正要找它呢。”说毕又关上了门。路人不死心,转悠一圈儿后又继续敲开了谬误的门,可谬误留给他的却是一副冰冷的面孔。就在路人近乎绝望地在谬误门口徘徊的时候,不断的敲门声吵醒了谬误…  相似文献   

6.
八、科学精神 (一)求真、求实、客观精神主张客观真理,即认识到真理是可重复的,可检验的;主张实事求是,即认识要从“实事”而不是从“虚事”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证实真理,而且还包括不断发现以前“真理”的错误或不足,不断更新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口头上承认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又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错误地把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看成理论可以“衡量一切”。这种观点,实际上把实践标准排斥在理论和认识论的范围之外,另立了一个“理论标准”。“理论标准论”是完全错误的,是林彪“四人帮”长期散布唯心主义谬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大家在讨论中已经发表了许多好文章、好见解,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谬论,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在讨论中有所涉及,但并未充分展开,尚待深入探讨。我们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下,还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个标准去检验真理,彻底清除林彪、“四人帮”散布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流毒,以便更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以及与此相连系的真理面前是否人人平等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应当自由开展讨论的学术问题。特别是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理论工作者的认识很不一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曾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在林彪、“四人帮”控制舆论工具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却成了一个理论禁区。他们武断的说: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始终是阶级的真理”;真理没有阶级性的看法是“谬论”、“反动观点”、“为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甚至把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看做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至于有谁主张在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更是犯了弥天大罪,马上帽子、棍子一齐飞来,什么“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可注意到,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真的事理”才是真理,因此,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认识真理和运用真理的时候,人们是否处于平等的地位,或者说,在真理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我们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然而,早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这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竞遭到了武断的批判。林彪、“四人帮”硬说它是针对无产阶级左派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口号”。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是非,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以至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悲剧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生存哲学的视角对“临界境况”中人的生存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阐明了悲剧与“生存”、“密码”、“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悲剧是生存的基本底色,悲剧诞生于悲剧主人公追寻真理的失败,从而把悲剧艺术阐释为领悟“大全”的重要“密码”。其悲剧理论综合地继承成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本阐释和尼采等人的生存论分析,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改则变,变则通。教学要改,首先要“三改”:改注入式为启发式;改“一教”为“三教”;改他学为自学。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三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一、改注入式为启发式运用启发式,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放手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放胆地让学生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一个劣等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运用启发式,就是要教学生发现真理。启发式有三法:一是比较法;二是联想法;三是解剖法。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入讨论,学术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又一次展开了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的热烈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对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看法比较一致;而对于社会科学的真理,特别是反映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的同志为寻找一条正确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论争的新线索,提出了“真理的价值”概念。这一探索是有意义的,把真理问题的讨论,又  相似文献   

17.
汉宣布时,有一次朝廷讨论国事,长信少府夏候胜因为正直敢言而被人参劾井下了牢狱。在狱中,同时被捕的黄霸要跟他学习(尚书),夏侯胜国为自己即将被处死,没有心思教他而推辞了。黄霸就对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听了这话,为黄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答应了他。从此,两人在狱中学习、讨论,从不松懈,在狱中两度寒冬。黄霸所说的那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早晨得知了真理,那么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由此可见,孔子爱真理远远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孔子一生好学不倦.曾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展了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另一次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如果说“真理标准”的讨论,把全党、全国人民从现代迷信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那么,“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则是对过去种种“左”的思想观念的彻底清算。它必将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解放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加速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拟在前一时期讨论的基础上,对“生产力标  相似文献   

19.
如果教师需要选择一种生存姿态,我以为应该是“诗意的栖居”。 他对真理永远有赤子的虔诚.他追索,他冥思,他叩问,他喜欢将自己简朴的蜗居搭建在离真理最近的地方。他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他把新知视作生命的给养.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吸纳着,不知疲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对我们的进修和教学帮助很大。但在“真理”一章中,我们对“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等概念有一点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一起讨论。一、不必用“客观真理”这个概念。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产物,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如果没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就没有认识,也就没有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