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语文课堂研究模式的指导思想1.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浙江师大人文学院黄键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无论是概念、目标、特点等理论探讨,还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课题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体现‘语文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或者说我们很难区分这些成果,是根据‘语文课’的实践取得的,是为‘语文’量身定做的,还是对它的上位概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很多内容都是‘研究性学习’与‘语文’简单组合的产物。我们所设计的语文课堂研究模式是想力图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3.
陈雪茜 《现代语文》2006,(10):14-15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育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19世纪德国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二是相互渗透,无法割裂开来的。早在1999年程红兵老师就提出了语人格教育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语人格教育是语教师在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知识传授、语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在语教学实践中,笔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到语教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社会性。社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网络英语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具有时代特色。本文利用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语式角度分析了网络英语的特点,指出了语域分析对网络英语理解及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些现成而固定的语句。本文用大量实例,论述了中韩谚语的名称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当中,具有特定的民族印记,各个民族在谚语方面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彝族谚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前人不说"尔比"~①,后人没有言语。它不仅具有彝族本身的文化特征,更是了解彝族文化的珍贵语料。所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彝族谚语不仅具有汉民族谚语的普遍结构特征,同时也有自身句式结构上的特色。在搜集、整理了近千条彝族谚语的基础上,研究其表达方式上的句式特点,挖掘其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汉译版彝族谚语在句式上的构造规律。  相似文献   

8.
切语述论     
切语长期流传于民间 ,主要流传于盲人之中。它是一种秘密口语 ,其方法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韵母拆开 ,按一定规律分别再加上韵母和声母 ,由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用反切的方法来说。切语有顺说、倒说之别。顺说流传极广 ,倒说知之者甚少 ,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口语现象。切语产生的年代、流传的时间和分布的地区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它传播过程中的盛衰 ,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口头流传的语言,它常用通俗简短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有些谚语会借助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表达某一事理,有些谚语则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通俗形象地表达出来,我们把这类谚语叫物理谚语.多了解物理谚语,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同学们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1.声现象中的谚语①"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则谚语说的是声和光的传播不同.声和光都利用波传播能量,但声波与光波不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并能从一种介质进  相似文献   

10.
1979年第一期《文物》载《平山中山王墓铜鼎铭文释文》云;“鸣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朱德熙、裘钖圭两先生考证诠释说:“语,谓谚语,即指‘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一句,句中‘人’‘渊’二字叶韵。‘汋’当读为‘溺’,‘勺’与‘弱’古音相近可通。……‘’ 疑指‘尺蠖’。《尔雅·释虫》:‘蠖,蚇蠖’。这个谚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树上悬丝自缒的)青虫与其掉在人身上,还不如掉在水里。一说‘’ 当读为‘获’。……”  相似文献   

11.
切语初探     
切语长期流传于民间,主要流传于盲人之中。它是一种秘密口语,其方法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韵母拆开,按一定规律分别再加上韵母和声母,由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来说。切语有顺说、例说之别。顺说流传极广,例说知之者甚少,是一处独特的社会和口语现象。它传播过程中的盛衰,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谚语,无论中外都是在群众中流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性。本文通过中英谚语语义的对比与研究,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精辟和丰富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泽 《考试周刊》2011,(90):29-3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英语中存在大量性别歧视语,这主要是社会和文化因素所致。运用非性别歧视语,能有效避免语言不平等现象,从而实现社会平等和谐。本文从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入手、从文化角度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熟语中的谚语与格言都是为人们所喜爱的语言形式。由于这两种语言形式都是成句,具有言简意丰,富有教育作用等共同特点,因而在编著、教学及实际运用中常出现将二者混淆或将二者等同的现象。对于二者异同的论及所见不多。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熟语当中,成为独立的句子来说明一种意思的,就是谚语和格言。谚语是一般人在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的话;格言,同谚语的形式没有多大区别,也是一般人所流传使用而又作为行为的规范,多数是有教育意义的。”这里主要是讲了二者的相同点。黄伯荣、寥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比较明确地指出一点,即“谚语出自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但也未加详述。本文试从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成话语由于其现成性,在很多场合可以自发地涌到嘴边,这种自发的语言常常是歪曲自我的。现成话语把自觉的自我变成现成状态的自我,使真实的自我处在被现成话语淹没的情境中。因此,语言的苍白,乃是心灵的苍白。突破现成话语,也即突破现成的藩篱,找到个人介入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简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与社会现象定性研究比较,社会现象定量研究具有五大特点,即数量性、客观性、科学性、严密性和概括性.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有助于精确描述社会现象、获得新的社会信息、有效实施社会预测、提高社会研究水平.但它也有某些局限,这主要是适用范围的局限、实施过程的局限、研究结果的局限.因此,对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而言筒意赅的语句,它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实践经验,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的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在《堂吉诃德》中,谚语更是在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如人物形象的刻画,社会现实的揭露等,与此同时又有着鲜明的特点,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社会上长期流传的一种现成的固定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不过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要跟随语言发展变化.有时出于交际特定的需要,可以以成语原有的定型为基础适当地灵活变更或创新使用。成语创新,是指在表意明确,符合成语内部结构规律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成语从形式或内容加以翻新改造。  相似文献   

20.
任何民族谚语的产生都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有关,英语谚语也不例外。本文拟从以上这些方面对英语谚语民族特性的这一重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在分析的同时与汉语谚语进行比较,以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