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有效把握《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并开展游戏化、思辨式、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从而让文明礼仪教育丰富多彩、高效生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文化传承、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选择合适的路径,将节日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创设情境,丰富体验节日通过特定的形式将自古以来的一些器物和习俗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3.
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安排,遵循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体裁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节日文化、姓氏文化、对子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儿童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儿童心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真实的特点,教学要直面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悟;直指学生的心灵,提出学生急切想知道的生活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思辨人生;直达学生的行为,开展有学生行为参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中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5.
杜娜 《成才之路》2023,(11):101-10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的重活动形式轻文化内涵、重活动体验轻价值挖掘、重活动场景轻主题整合等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积极教学氛围,引导幼儿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开展园本实践,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价值;开展家园联动,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积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使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一、传统节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节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让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  相似文献   

7.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教材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体上,教材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在载体上,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注重传统经典;在内容上,凸显精神文化,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功能上,力求全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教师应当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探索法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融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境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力求全面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作用.建议教材还可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并优化其内容的分布,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协调好与其他学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尹建玲 《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校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传承民族文化的奠基工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传统节日中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相关知识,利用环境创设氛围,搭建班级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和家校联系增加学生的节日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创设教育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其通过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切的领悟,升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核心道德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思辨情境,来燃起学生头脑风暴;创设文化情境,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活动类型设计从《运用你的经验》到《拓展空间》,从"引思"到"引行",借助教材栏目创设符合学生经验的情境,在提升学生经验利用率的同时,提高经验的境界,鼓励学生在共享实践经验中拓宽经验实践,打造亲近社会的原生课堂,推进学生经验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实现经验发展与经验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获得成长,切实落实知行统一。教学《尊重劳动者》,遵循情境创设三原则,聚焦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强化体验,创设模拟情境;凸显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将"道理"落实到学生实在的"行为"中。  相似文献   

14.
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学实际,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利 《学周刊C版》2011,(9):59-59
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认知·情境"教学的课堂,通过创设真情境、阐释真问题、注重真体悟、促进真互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引领学生行为坚守、助力学生素养提升,构建以求"真"为途径、以求"善"为归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与《思想品德》相比,统编《道德与法治》更加关注个体经验与生命感受,强调真实感受、个体参与,在问题情境互动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生命体验,继而将由此引发的情感迁移到现实中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创设有情感、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清晰明确、问题设置层次分明、教学氛围互动有效,努力实践情境教学,有效开发和利用统编教材,探情境之幽、览教学之胜。张欢同志面对问题繁多的道德与法治课,提出打造"诚明"课堂理念,旨在引导师生以诚正的心态走入课堂,以明理的状态走出课堂。而实现"诚明"课堂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情境创设。孟庆楠、杨秀莲同志从本学科属性出发,运用情境化和生活化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汲取国际项目TIMSS和PIRLS对情境分类的有益研究,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反思生活实际的能力,实现思想引领与生命成长的共生。围绕情境教学,两篇文章各有侧重,希望对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学前阶段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当前儿童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绘本阅读,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绘本共读中完成传统文化教育是可能的。《十四只老鼠》故事中形成了典型的餐桌文化,餐桌文化蕴含了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它彰显出饮食与劳动、传统节日、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反省。《十四只老鼠》的餐桌文化切入点是借助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9.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要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学习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学科性、实践性原则,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选取与儿童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案例,用鲜活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