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晋时期,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赠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并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相似文献   

2.
海瑞的局限     
朱元璋把官吏的俸禄定得出奇的低,如洪武二十五年确定的文武百官的年俸,最高的正一品只有1044石(米,部分折成钱支付),最低的从九品为60石,未人流的为36石。按照惯例,官员的部分幕僚、随从的报酬和部分办公费是要在年俸中开支,所以官员们依靠正常的俸禄无法过上舒适的生活,低级官员更连养家活口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3.
唐代官员的俸料钱在其俸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后期与前期相比,官员俸料钱的发放有很大不同,唐后期官员的俸料钱比唐前期有大幅增长,且后期外官俸料钱的增长逐渐超过了京官。俸料钱作为唐政府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其增长变化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官员的经济利益产生了影响,又引起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有唐一代,官员经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唐代官员经商的形式主要有碾铠业、掠卖奴婢、经营质库与举息放债、开设邸店和客舍以及与周边和境外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等。唐代官员经商的原因有:政府经商对官员的诱导、官员的俸禄偏低、商品经济观念对官员的冲击、官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官场和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5.
三国两晋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主。曹魏在征收土地税时对屯田民和私有小农区别对待。东昊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劳动者不仅要交蚋劳动产品,而且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西晋政权通过占田法确立了小农私有土地的_产权,因而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征收土地税,其按户征收的主旨以及以绢和绵为征收内容,均沿袭曹魏成例。东晋赋税征收逐渐不再以户而是以田亩与人丁为单位。官员俸禄为三国两晋财政支出之大宗。东吴以奉邑制作为俸禄方式,而西晋以实物形式发放。东晋时期以田代禄倡议不绝,而送故成为官员弥补俸禄不足的合法手段。东晋由于皇权式微,中央与地方财政呈现分立局面。  相似文献   

6.
地方外交官的薪俸问题对地方外交官队伍建设与地方外交的现状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除交涉使具有俸禄和养廉外,洋务局、交涉局等机构的主要官员只有薪水和(或)津贴。交涉使的俸禄和养廉比照正三品官职拟定,其他官员的薪水等由各省根据本省外交和财政状况自定。由于清政府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各省筹措此项费用的渠道、数额等差别较大。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省外交的繁简程度。总体看,地方外交官的收入是比较丰厚的,这给地方外交官队伍建设和地方外交带来了正负双=面的影响。各省自主筹措和决定地方外交官员的薪水、津贴等,反映出晚清地方外交行政体制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7.
说起身份证,其实早在隋代就开始使用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为官员们颁发的鱼符。鱼符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如鱼,分左右两片。鱼符里刻有官员的姓名、在何衙门里任职、官居几品、俸禄几许、出行享受何种待遇  相似文献   

8.
刘宋、南齐二朝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大宗,田租、户调大体沿袭东晋,唯户调货币征收比重增加;商业税收项目大体沿袭前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受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程度影响颇深。由于刘宋、南齐二朝财政状况总体不佳,官员俸禄一般无法正常发放,地方官通过送故钱弥补朝廷俸禄的不足。刘宋、南齐二朝经济状况的走势也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9.
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官禄、俸料钱、职田和禄力四项。唐代后期俸禄制度屡有变动,且相对复杂。俸料钱变动最大且最为复杂,其余三项基本沿袭唐代前期,变化较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0.
实任地方官员的职事收入主要由俸禄和额外收入组成,而候补文官在从事职事活动中,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法定俸禄和一些额外收入。在晚清时期,相对人数庞大的候补官员大军来说,署缺和当差的机会少而难得。所以,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少而不稳定。清季的新政改革还没来得及触及到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问题,也就不能克服由此带来的政治与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营田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它与其他藩镇一样,也设有“营田使”及其管理系统。归义军的营田使也由节度使例兼,并由中原王朝授予,但其主掌的营田既不是“营田务”之营田,也并非边境屯田,而主要是指经营土地,即境内土地的分配、授予、请射、对换等。除了归义军节度使例兼“营田使”之职外,其下各州还有具体管理营田的官员——“都营田”或“营田使”及其具体的主事者——“营田”。  相似文献   

12.
唐政府运用经济杠杆对官员进行激励,制定考评标准与官员的奖惩挂钩。物质激励对促进官员尽心尽职、效忠李唐王朝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种单纯的物质刺激并不能完全保证官员能忠于皇权,“安史之乱”的发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唐后期由于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大大地压制了以宰相为首的士人朝官团,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遂引发了所谓“南衙北司之争”,即以宰相为首的南衙朝官与以枢密使、神策中尉等为代表的北司宦官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唐代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在宦官专权的彤势下枢密使的权势与地位发展到极至。身为宦官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枢密使是作为非宦官身份的外朝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但事实上,由于枢密使在政治中枢的特殊地住使其成为许多外朝官员巴结的对象,同时枢密使与宦官集团的另一权贵——神策中尉之间又时时有权力之争,这就使南衙北司之争复杂化,对唐后期政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顺之是明代中期重要作家、学者,其家乡为江苏常州府武进县。明代,武进唐氏是名门望族,至唐顺之已历七世,世代耕读传家,进学科考,是武进著名的“文献之族”和官宦世家。对唐顺之家世进行考述,有助于考察其文学、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唐代商人入仕现象在安史之乱后更加多见。唐代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买官、行贿、告密、捉钱、私觌等。而商人入仕的社会背景原因,一是唐商人经济力量增长进而追求政治地位,二是朝廷财政困难,三是官场日益腐败为商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6.
王馨英 《天中学刊》2012,27(5):90-93
土贡制度在唐代已经相对完备,土贡物品本身所蕴含的性质及唐政府对土贡数量的规定更能体现出唐代土贡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唐前期土贡物品是由专门的朝集使负责运送至京师的,后期则多由宦官或专使负责。在唐代,土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保管,保管的办法也十分严谨。至唐中后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土贡制度逐渐成为当地贡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试论唐诗用典的宗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宗汉缘于唐代与汉代具有多方面的可比性,符合诗歌隐秀含蓄的艺术需要;仿效汉人做诗的风格和方法。唐诗用典宗汉意识的表现主要为直呼唐朝为汉,借汉人名;借汉代事;用汉地名;用汉时物;用汉时官名;用汉人著作典等。  相似文献   

18.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唐张鷟为一代文豪,其著作甚多,但多已亡佚,今存者只有《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三种专著和《全唐文》中收入的两篇文章。《龙筋凤髓判》是国内目前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词。其书内容十分广博,遍涉盛唐时期包括皇亲国戚、三省六部官员、地方州县官吏乃至庶民百姓。判词今存80条,从呈报、审理、复核、裁决各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唐代的司法程序。为辨彰中国古代法制、考镜古代法制的源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龙筋凤髓判笺注》校勘了今存的九个版本,详加注释,为阅读和继续研究《龙筋凤髓判》判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