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著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让我将四十余年来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地汇报:我生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是在即墨、崂山两县境内土生长起来的.从1951年开始就在崂山供销系统及农业、财政、行政、企业做财会工作,并取得了会计师、注册审计师职称和财务科长职务.解放初期的农村干部不管你是做哪种工作的都要定期的为党和农村中心工作服务,必须做到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于是在劳动之余或在地头或在炕头或在梨棚瓜地,为了消除疲劳就要讲故事说笑话.久而久之,我就感到这些扑朔迷离的故事忽而令我上天、急而令我入地、忽而投身大海、忽而腾入云雾,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之感.于是我想这些来自民间的故事在古籍中却涉及得很少,就是那些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也只是一些片断絮语,但却保留了历史风俗和人物轶事,比起如今接触的这些栩栩如生有根有梢有理有节,并且来自农民之口的传说真是大有逊色了.于是我想,这些有趣的故事如果把它记下来将来付之于报端或书刊,让大家都去读一读不是一件怪有意思的事吗?就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就在工作之余在煤油灯下,将白日所见所闻都简要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翻开山东地图,东经一百二十度纵贯山东半岛中部。顺着经线,几乎垂直排着四个县城,由北向南,它们是掖县、平度、胶县、胶南。再往东半度,即东经一百二十度半几乎垂直排着莱西、即墨、崂山三个县城和青岛市区。除掖县外,以上地区共同组成青岛市。除莱西以外,即青岛市区和五个县:崂山、即墨、平度、胶县、胶南,再加上烟台市的掖县,语音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5.
由民间文艺家张崇纲主编的《崂山民间故事全集》是一部煌煌宏编.全集收入1200余篇崂山民间故事,计320余万字.这部全集的出版是崂山文化史上的一件有着广泛、深远影响的盛事.崂山,又名鳌山、不其山,辅唐山,秦之前属东夷,汉朝划归不其县,隋朝开始划归即墨县管辖.它位于山东半岛西南,东南两面紧靠黄海,北邻古城即墨,西接青岛.最高峰巨峰海拔1133.5米.山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由于它依山面海,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川风物景观:群峰削玉,石崮林立,林美似锦,渊清如镜;海边陡崖千仞,古松虬枝.《齐记》上曾对它作过这样的赞美:“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又加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映于奇峰、幽谷、翠竹、密林之中,形成“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传说著称于世,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的胜地.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言文《河中石兽》,记载了沉入河底的重物(石兽)在水流作用下慢慢逆流而上的故事。写了这篇难懂文章的作者名叫纪昀,是一个清代的老头子。不过语文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会与时俱进地提示一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铁嘴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啊?里面的主人公纪晓岚就是纪昀嘛!怪癖习性成传奇拜当初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组成的铁三角所赐,乾隆皇帝、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君臣斗智故事深入民间,提起纪大烟袋,观众本能地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后,人们深深地为纪晓岚的文彩和智慧所折服。而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出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似文献   

8.
在即墨市老年大学,夫妻、兄弟、姐妹同上大学已不是稀罕事,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仇瑞华姐弟四人同上老年大学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青岛市所属的崂山、胶南、即墨、胶州、莱西、平度六县市,共有民办教师23937名,占初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55%以上。他们是所在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0.
许青华 《现代语文》2003,(12):45-45
纪晓岚是清代一位既有正气又卓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和当时的重臣和珅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一次时任侍郎的纪晓岚和时任尚书的和珅坐在一起闲聊,恰逢一条狗从前面走过。和珅企图借狗骂纪晓岚,于是指着狗故意问道:“是狼是狗?”纪晓岚立刻窥出了和珅的用心,马上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和珅本想借“侍郎”与“是狼”的谐音指桑骂槐,纪晓岚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尚书”与“上竖”的谐音“回敬”和珅。和珅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还自取其辱,只好满面羞愧,败兴而归。纪晓岚妙语戏和珅!河北@许青华  相似文献   

11.
杜纯  周俊彦 《初中生》2002,(19):33-35
四库书馆总篡之所设在圆明园文源阁.纪晓岚走路有疾步如飞的习惯,每天总在住所和文源阁之间匆匆往返.这天,同事彭元瑞与纪晓岚一块上班,可不一会彭元瑞就跟不上纪晓岚了.等他到了文源阁,纪晓岚已经阅书数卷.彭元瑞喘息着说:"纪晓岚确是神行太保."纪晓岚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彭芸楣不愧圣手书生."  相似文献   

12.
北京有许多地名与动物有关。这些地名通俗明了,一看便能知其来历,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故事。北京有一条大街叫"珠市口大街",原名叫"猪市口",本是京城里的生猪交易市场。后来,文人们觉得这个街名有点儿不雅,于是,用其谐音改叫"珠市口大街"了。著名学者纪晓岚就曾住在这条街上。他博学多才,又风趣幽默。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对对联,要纪晓岚以他的脚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他皇帝的身份,又不  相似文献   

13.
《老年教育》2011,(2):36-36
传说有一年春节前夕,纪晓岚回乡省亲,应一乡邻邀请,为人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大年三十,对联贴出之后,引来很多围观的人。其中有个与纪晓岚家素有世仇的财主,看到了这副对联后,以为有机可乘,马上差人串通了当地官府,上告到京城,说纪晓岚借回乡之机,煽动乡民犯上作乱。  相似文献   

14.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5.
清人洪昇的传世力作《长生殿》,是对以往有关李、杨故事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作为一个历史的文本,今天看来,《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重构与敷演无疑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赋有的历史信息为我们了解清初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剖析对象。本文尤感兴趣的是,《长生殿》内含的佛  相似文献   

16.
崂山游记     
刘晓琳 《新作文》2010,(10):31-31
自从我读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崂山道士的故事,我便产生了游崂山的愿望。今年暑假,我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和爸爸乘车来到了崂山脚下,抬头仰望,山势不算险峻,却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崂山道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青岛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由于其本身的教义、独立的经济地位以及与崂山当地居民的历史关系,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当地的普遍信仰.但崂山道教的影响力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8.
智慧与读书     
中国的清代 ,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声名卓著 ,而且在民间也是有口皆碑。这个人物 ,就是乾嘉时期才华横溢 ,被人誉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相传 ,纪晓岚从小就智慧过人 ,在他八岁那年应童子试 ,主考官知其有神童之称 ,于是出一上联 ,令其属对 :八岁村童 ,岂有登科大志 ?纪晓岚随即对答 :三年经历 ,料无报国雄心 !考官见考场对面有一七层宝塔 ,遂再出一联 :宝塔六七层 ,四面东西南北 ;纪晓岚略加思索 ,即应一联 :宪书十二月 ,一年春夏秋冬。主考官不得不叹服眼前这位神童的智慧。还有一个关于纪晓岚文…  相似文献   

19.
杨六郎故事在杨家将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宋代的史书、话本,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传奇、小说以及戏曲,杨六郎故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杨六郎故事的历代文本演变形态进行梳理,可以探讨其文本背后蕴涵的文化意旨。  相似文献   

20.
纪晓岚逸事     
妙撰祝寿辞这一天,纪晓岚的朋友陆锡熊的母亲70大寿,家中张灯结彩,冠盖云集,热闹非凡。纪晓岚与几个同僚前往祝贺,陆锡熊见是纪晓岚等人,特别客气。因纪晓岚往往妙语惊人,才气不凡,待宾客到齐后,特请纪晓岚撰写祝辞。纪晓岚却丝毫没有推辞,连说:“谨遵台命。”纪晓岚提起笔,望了一眼在座的宾客,写下了第一句话:这个婆娘不是人。此语一出,四座皆惊。与他同来的朋友看到纪晓岚的举动,知道他要开玩笑,但在这喜庆而又严肃的场合,如此出言,大家都没有料到。陆锡熊更是惊得手足无措。坐在堂上的老夫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结了一层寒霜,那怒火像正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