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程热力学》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历史悠久、知识点多、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本文探讨了在时代特征明显、学科交叉性强和创新能力要求高的新能源专业教学特色下如何更加高效、科学和合理地教授《工程热力学》的思考和认识,并对本课程与新能源专业的结合和创新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应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逐渐成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课程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为该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蚌埠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水利工程行业特点和新时代发展前景,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满足新工科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与新工科相契合的EIP-CDIO模式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从课程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到产学研合作六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该研究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存在一定的耦合性。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想及方法论,在创新理念层面和创新方法层面均与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相契合。基于此,试验并打造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工科中的设计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一定的专创融合路径探索经验,为新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高职工科课程思政,文章以新能源专业为例,首先分析了高职工科课程思政实践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基于5W理论的高职工科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包括探寻理论契合点、研究实践策略、完善评价机制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课程逐渐成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新能源汽车课程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照新工科的产业需求,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亟须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文章从新工科的产业需求出发,探索以通信工程课程群建设为突破口,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理念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1,(5):96-100
基于新工科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课题组对环境监测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实践.以湘南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改革改变环境监测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具有环境保护生态意识、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深化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传统专业课程改造作为新工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挑战性大,是课程建设的难点。针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资源、方法与模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与新工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提出需求与产出导向、技术与非技术融合驱动的传统专业课程新工科改造路径与方法,给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改造为“网络系统安全”案例,对工程教育类专业实施传统专业课程新工科改造升级具有重要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如何有效地开展新时代工科交叉复合型师资建设成为实现“新工科”目标的关键之一。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加快工科教育改革中各个不同环节的实施进程,并为“新工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原动力。本校建设满足“新工科”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需要在确立改革建设的创新性指导思想的同时,切合民族背景特色调整改革的各项实施内容,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新时代专业素养能力上着眼,探索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师资团队建设方案,确保“新工科”专业建设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战略性举措及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要求,使得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初步探讨了如何在印刷工程专业中践行产出导向、产教融合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从专业、课程、师资、资源共享及共建等方面阐释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的实践有效推动了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有助于培养适应新经济要求、符合新工科教育标准的创新型人才。以期对印刷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该首先使学生掌握更为先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本研究以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围绕本学科专业课程开展自然科学理论的教学实践。在新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中,需加强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融合联系,并做到三个“统一”。这些举措可以实现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与新工科知识理论的完美构架,形成一套由自然科学理论驱动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模式,使得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更加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工程教育,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关系重大。文章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理念,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成为当前工程训练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内3D打印人才缺口及高校3D打印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的序列性,更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性,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从而引领增材制造行业有序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工程伦理案例教学适应了工程教育回归实践的需要,也适应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了工程伦理案例的教育学转换。为保证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效果,对工程伦理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学习架构,要体现跨域整合与高阶学习相结合、自我建构与多向互动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典型针对相结合、新型评价与教学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工科专业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冶金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冶金流程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详细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与冶金流程工程学相融合的教改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尝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文章立足学校行业特色,分析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理论和实践间的壁垒,构建多元化背景下贯穿教学过程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从而助力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新工科教育所要解决的三大挑战出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轮机工程的新工科建设指导下,分析了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性,剖析了学生知识量拓展不足、教材通用性差、课程模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新工科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多点交互知识导入、主动求知的虚拟现实实践、去中心化考核的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创新。结合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合作学习、相互评价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计划提出了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最后,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借助课程教学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