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必然引起原有的教研制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  相似文献   

3.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2013,(8):8-10
激活校长课程领导意愿开启课改草根时代课程论学者辛德尔(音)等人归纳出了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回顾我们历次课程改革(有的是教育革命),在实施上,采用的一直是单一的忠实取向。由此建立起来的以学校、教师忠实执行统编教材为标志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必然引起原有的教研制度发生相应变化。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便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课程实施转向条件下的新型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一、课程实施转向与教研制度转型1.课程实施转向有学者把课程实施的取向概括为…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优势与不足,三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形态及目标、课程实施主体和课程实施环境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基于此,为了优化课程实施取向,应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必然引起原有教研制度发生相应变化。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便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课程实施转向条件下的新型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一、课程实施转向与教研制度转型1.课程实施转向有学者把课程实施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苏永峰 《成才之路》2009,(24):49-50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转向必然要求在教学研究制度中加大校本教研的权重,但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原有教学研究制度结构中权重过低,与因课程实施取向转变而产生的加大这种权重的需要之间产生了冲突,使教学研究制度陷入结构性困境。无疑,校本教研成为摆脱这种困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必然创新现有教学研究制度,走向校本教研。这种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征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教研”更加适合于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行为偏差:(1)实施取向偏差:忠实取向。在活动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课程内容是在实施中不断生成的特点,而是将活动材料奉为“圣经”,出现课程实施的教材化、学科化倾向,固守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而没有采取“适应或改编”取向。(2)实践偏差:活动表面化。实践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取向”,活动本身以及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施取向有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对此,应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课程实施取向的各功能之间是互为补充的;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课程实施取向的转换是一个后者对前者的超越过程。有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允许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多样性;倡导以相互适应取向为主导的多种取向并存是当务之急;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向更高一级的课程实施取向靠拢。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忠实和创生等价值取向。除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等内在因素以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对课程实施的规定与限制是导致教师课程实施采取忠实取向的主要原因。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规定与限制的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创生空间,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诠释、课程模块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重构等方面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的融合,同时进一步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相似文献   

12.
殷洁 《教书育人》2006,(10):84-86
课程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课程文件,只能看做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要实现这些预期的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目标,只有把它们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即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专家辛德(J.Snyder)等人研究认为,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取向: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基于教育和社会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变革需求的多样化,这三种取向在我国学校的活动情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课程论的角度将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实施区分为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参与制定取向,并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阐述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要素.  相似文献   

14.
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三种类型.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就是以课程创生为取向的课程实施.创生取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实施蕴含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其实施策略有主体凸显策略、情景创设策略、深度体验策略和合作创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取向”占主导地位。该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需要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预定模式的径直实现过程,不如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在广义课程开发的四环节中,课程实施是最难于控制、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过程。其中,实施者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课程实施中通常反映出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  相似文献   

17.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课程论学者辛德尔等人归纳出了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得过且过(muddling through orientation)取向、忠实(fidelity)取向、调适(adaptation)取向和创生(enactment)取向。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此种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遵循课程设计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