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9—2011年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以2005年为拐点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校生规模、区域政府财力、政府教育投入意愿、高等教育倾斜度、区域创新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省城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因素。shapley值分解显示,政府财力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省际差异相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倾斜度和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相对贡献率上升。政府教育投入意愿成为缩小省际差异的推动力量。为此,可从加强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滞后转移支付力度、发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健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防控高等教育资源空间虹吸现象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财力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财政短缺与财政分配不均两方面问题。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各省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整体下降,省际生均支出基尼系数虽有波动,但仍比较平均。教育规模扩张是导致生均经费水平拉大差异的动因之一,而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需求是导致这一差异的更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制订必须承认省际差异的现实,重在维护生均支出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财政短缺与财政分配不均两方面问题。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各省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整体下降,省际生均支出基尼系数虽有波动,但仍比较平均。教育规模扩张是导致生均经费水平拉大差异的动因之一,而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需求是导致这一差异的更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的制订必须承认省际差异的现实,重在维护生均支出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普通高等教育支出数据,估算了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运用两者的分解公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扩招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招后生均预算内投入省际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的。另外,分区域分解分析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其贡献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9-2011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普通高校为研究样本,分析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以教育事业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例和人员支出占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衡量的支出结构差异随时间呈扩大趋势;高校扩招带来的在校生绝对数量的变化显著影响基建经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例,但两者间关系呈阶段性不同;省际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供给能力及意愿、高等教育质量、教育发展规模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地方普通高校人员经费支出占事业费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研究表明,2002-201 1年间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滞后区域对领先区域存在追赶效应,东中西三区域内部农村高等教育不均衡程度在考察年度内均出现拐点,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全国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八地区的分解则显示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较为显著。农民经济收入、城镇化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农均耕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等都是影响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距的因素。其中,农民经济收入贡献率最大但呈弱化趋势,城镇化水平和农均耕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教育经费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异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农村建设等缩小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差距。  相似文献   

9.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投入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6年间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普通高校支出数据,估算了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运用二者的分解公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扩招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出现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扩招后生均预算内投入省际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的.另外,分区域分解分析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其贡献率接近600%.  相似文献   

11.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分析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央财政要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高职高专教育在生均学杂费绝对数、生均学杂费占生均教育经费比率、生均学杂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学杂费地区差异固然难以避免,但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降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对学杂费收取的依赖;积极开展办学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和地区均衡性;实施差额学杂费政策,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学杂费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区域的地方高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通过GDP和人口加权的泰尔指数,对全国东、中、西、东北地区和各省区1999-2009年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的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的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较小,相对于人口分布而言较大;省际间差异均大于区域间差异,此状况以GDP加权的泰尔指数更为显著;东部地区的差异对全国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小;我国地方高校的政府投入差异处于起伏变化状态,具有缓慢的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1998-200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变化、普通高校政府投入的变化、普通高校民间投资的变化、普通高校的个人投入——学费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以及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部属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本科与专科高职之间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若干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8-2011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对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很显著,“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第二,各省份的高校扩招速度不同是“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毕业生的流动状况显著地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流入流出比值越大的省份其“生均预算支出”越多.第四,财政供给能力是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人均财政收入越多则“生均预算支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7.
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生均经费逐年增加,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社会投入力度较弱,家庭投入低于OECD国家均值;普职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明显;各省生均财政拨款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上,人员经费占比上升明显,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费占比下降;教职工工资占比持续上升,学生资助和校舍建设费占比下降,日常运转和设备购置费占比较稳定;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资本性支出占比偏高,教职工薪资福利支出占比较低。建议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构建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间差距;以提高中职生均经费为牵引,协调普职教育经费结构;提升教职工薪酬水平,构建以经常性支出为主、资本性支出为辅的经费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总体上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但是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错位"现象。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保障基于生均支出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同时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制保障建设,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招生名额区域分配政策,以及加大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财政分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并对教育经费投入形成了制度约束.实证调研表明,这种制度约束并没有缩小区域间教育投入的差距,反而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因此,我国应完善中央与省级政府分担比例体制,建立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和生均公用经费比重监测机制,成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逐步消除区域间教育投入的...  相似文献   

20.
区域教育支出的不公平是导致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我国省际1996-2006年各级教育的总经费支出基尼系数和事业经费支出基尼系数进行的测算和比较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经费的区域支出具有义务教育阶段变动平稳、高中阶段经费不公平程度拉大、成本分担下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趋向均衡化等特点.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地方大学的投入,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