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学前教育阶段各项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比值,综合评价各项生均经费配置的省域间公平性,并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哪些因素作用于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公平,主要表现为省域间经费配置的两极分化严重;代表政府努力度的一般公共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域间不均衡程度很高;农村地区省域间生均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比城镇地区严重;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省域高,中西省域低"的区域性特征;各省域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会对学前生均经费投入产生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配置情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伟  张鹏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2):97-107,190,191
本文基于1999-2011年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以2005年为拐点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校生规模、区域政府财力、政府教育投入意愿、高等教育倾斜度、区域创新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省城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因素.Shapley值分解显示,政府财力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省际差异相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倾斜度和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相对贡献率上升.政府教育投入意愿成为缩小省际差异的推动力量.为此,可从加强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滞后转移支付力度、发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健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防控高等教育资源空间虹吸现象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财力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9—2011年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以2005年为拐点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校生规模、区域政府财力、政府教育投入意愿、高等教育倾斜度、区域创新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省城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因素。shapley值分解显示,政府财力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省际差异相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倾斜度和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相对贡献率上升。政府教育投入意愿成为缩小省际差异的推动力量。为此,可从加强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滞后转移支付力度、发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健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防控高等教育资源空间虹吸现象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财力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采用Theil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18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逐渐扩大,相对差距呈逐渐缩小但绝对值仍较大;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都有提升,但是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进一步按照城乡和三大地区对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安徽省城乡和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城乡间以及三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其中,2009—2018年间虽然安徽省城乡内部贡献率在逐渐扩大,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率相对较高,仍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安徽省三大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缩小趋势,但对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仍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11-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产出效率、人才质量产出和人才数量产出效率均处于高位水平,但均呈下降趋势。(2)省域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处于优质均衡状态,但省域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特征。(3)除投入相关变量外,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教育经费收入中财政性经费比例、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公用比例、固定资产中教学与实习仪器总值比例对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推进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途径提升改善学校教学实习硬件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分析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央财政要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ni系数和Theil’s标准的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总体上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数分析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2002年以后呈上升趋势,农村内部的分配差距大于城镇内部。从总体看,收入差距尚在居民可承受范围之间波动。调整城乡结构,大幅提升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约束,是缓解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2001-2011年间,高等教育贡献率为3.62%,仅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生均高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的研发队伍与科技产出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且各省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现象.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必须继续提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强化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教育,增加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逐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升高等教育的研发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障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省域间的"人才争夺战"揭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2006-2016年面板数据,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建立回归模型,从不同教育层级、不同区域出发,实证分析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作用差异及现状成因,结果表明:三级教育财政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贡献率大于非财政性教育投入,高等教育阶段则相反;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促进作用从东部至西部依次递增;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合理优化三级教育投入,健康引导人力资本流动,搭建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等,以期各地区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环境得到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关联。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经历了变化期基本重叠的同步增长、部分重叠的异速下降、部分重叠的异速增长、部分重叠的高速增长四个阶段。省域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省际间的差异不同,变动由同步到不同步,省域内差异程度高,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差异各异的特征。依据国家、各省教育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将出现全国的态势一致,省域差异持续,区域差异降低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濮筠、崔玉平在《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2期中撰文,运用空间计量理论,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影响因素,并针对高职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配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者以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理论、区域高教一体化理论与空间计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我国31个省域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选用生均事业性经费、生均人员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7):75-79,74
该课题运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复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年至2009年的高等教育(管理)投入和产出数据,以及省域高等教育实力排序、效率差异、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统计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强省应帮助和带动高等教育弱省共同前进,既要给弱省"输血",也要帮助弱省提升"造血"功能。提高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要加强高教区域资源整合,跨省建立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区,将发达省市富足的高教资源在联省高教功能区范围内配置,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发达区域产出效率不高的现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内高教发展不均衡情况也很严重。不发达地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高效,应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东部普通高校要特别加强对公用经费的管理,西部普通高校应注意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应制定按地理区位成片推进和反梯度推移的高等教育开放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相邻省域高等教育联动功能和外溢效果,推动若干相邻省域高教与科技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协同制定和联动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不均衡性,研究采用基尼系数为研究工具,对近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存在明显关联性;近年来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改善,其经费投入不均衡干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或未实现有效运行.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应设立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构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以创新市级财政上缴机制为抓手,集中财力支持欠发达地区;以企业投入为主,拓宽社会化投入渠道;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监控机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普通高等教育支出数据,估算了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运用两者的分解公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扩招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招后生均预算内投入省际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的。另外,分区域分解分析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其贡献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一方面非农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均资本存量上升,生产效率提高使得务农收入提高。早期城镇化研究的一般理论预设和实际研究认为,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农民整体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然而,分析我国1978—2013年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发现: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缓慢。对我国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知:城镇化具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但因被其他变量的作用效果抵消,从而两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的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代际传递效应,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失衡、教育体制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教育差距的扩大。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加快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长期存在,并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在师资力量、教师福利、学校基础设施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巨大差别。为解决我国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必需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0年成人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指标,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成人高等资源分配的均衡状况,探讨成人高等教育财政中立性以及地方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研究表明,各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绝对差距在扩大,相对性差距在缩小,总体差距和局部差距改善不明显;成人高等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相关性较低,财政中立性较强,但地方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努力程度还很不足。对此,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