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用工制度更加灵活多样,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非事业编制职工(又称外聘员工、合同工、非在编人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非事业编制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新形势对工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工》2010,(7):23-24
一、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劳动用工的特征 (一)用工需求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原有的事业编制教职工和正式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任务需求。在国家难以短期解决正式事业编制及其他正式编制的前提下,高校为了管理的需要,不得不聘用或招用大量的非事业编制人员,因此,高校成为劳动用工的需求大户。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职工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在编职工")已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教科文卫体系统,非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非编职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调查,目前北京高校非编职工已占在  相似文献   

4.
高校非编职工是与高校或校办直属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非事业编制的职工,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日益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和生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工会组织是维护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非在编人员对入工会的意识和认同感,开辟经费来源,切实保护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合法权益,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终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位、管理失范和权益保障工作中组织乏力、职能弱化等难题,分析了在高校内非事业编制人员规模将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关键是必须不断规范高校劳动用工管理和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职能,才能切实保护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利,实现人力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教事业改革,特别是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量的非事业编制职工成为了后勤服务队伍的主体。据粗略统计,各大型院校后勤的非事业编制职工大大超过校编事业编制职工的总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实现,解决这个问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非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探索实施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人员一体化管理,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在维护自我权益的同时,积极参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稳定高校后勤职工中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除了提高相应的经济待遇外(这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认识非事业编制职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人事代理、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等非事业编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非事业编制教师面临身份壁垒带来的薪酬待遇问题、制度壁垒带来的福利待遇问题、思维定式带来的发展通道问题等三大成长困境。解决高校非事业编制教师成长困境,需要破除身份壁垒,落实同工同薪酬待遇;打破制度壁垒,落实同工同福利待遇;摆脱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突破体制瓶颈,利用组织激励,构建共生融合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1.
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集体决策与一枝笔审批、专款专用与盘活资金、维持运转与重点投资、对外创收中学校、单位、职工的利益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五大关系。理顺这些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内经济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教学,科研等多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壮大,各大高校适时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并积极付诸实践。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由众多职能子公司构成的后勤集团、后勤服务总公司之类的组织,与新组建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是平级对等的甲乙方关系,后勤服务打破了行政指令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企业编制,推行干部聘用制、员工劳动合同制,废除了僵化的用人机制;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清产核资,注重成本计算,实行公司财务制度等。但高校的服务性质、“产品”性质、目标非营利性、利润非分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事业单位存在多种用工机制,非编制人员使用和管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其中,以高校为例的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人事代理制度即具有较为普遍和突出的代表意义.结合高校人事工作实际,就高校运用非编制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优势与问题,进行建设性探究,对于高校事业单位用人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编制外用工相应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芳 《高校后勤研究》2012,(4):56+59-56,59
1编制外人员概念 编制外人员,又名计划外用工是高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未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自行聘用的职工。在高校主要从事饮食、环卫、绿化、学生宿舍管理、治安保卫、学报编辑、文印等后勤服务性的工作。计划外用工是对计划内用工不足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随着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与高校后勤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估计,高校后勤原事业编制身份人员大约有近20万人、非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农民工)大约50万人,对于这70万后勤职工的管理,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攻坚战阶段,<劳动合同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支撑与保障.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于高校安全稳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的队伍结构、用工机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事业编制日趋紧张,高校对后勤在编职工普遍采取自然减员的态度,编外用工队伍则日益壮大,已成为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以岗位管理为契机,科学设岗、明确职责、按岗聘用,建立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的实验技术人员聘用机制,完善适应岗位特点的职务晋升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后勤员工的素质现状 高校后勤员工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事业编制员工(即正式工)和非事业编制员工(临时工和合同工)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工作在后勤集团正式工,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管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量"老人员"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为维持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非事业编制员工所占后勤比重正在逐步增大,承担着后勤越来越多的主体工作,由于非事业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层次较低,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比较低,职业技能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事业编制内聘用人员已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发展需求,许多高校不得不大量使用事业编制外用工人员。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事业编制外用工的法律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事业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和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1高校工会对高校图书馆员实施心理援助意义重大 坚持以职工为本,全面维护职工各项权益,是高校工会基本职责.在维权工作上,既要重视经济利益和民主权益维护,也要重视精神文化利益和心理关怀的实现.高校图书馆员在繁重单调工作之余,因缺少交流及文娱生活,除最基本休息外,精神文化心理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其精神压力不断增大,有的还可导致心理疾病.工会应主动维护馆员精神文化权益,构建馆员心理关怀机制,建立和谐高校、和谐工会、和谐高校图书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