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健康生活方式应该成为当代人主流的生活方式,师生作为这个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才能达成生命个体的身心健康。只有生命个体的身心健康,当代中国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造就一个和谐幸福的中国,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为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更要在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中做些工作,并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教育,真正做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我们可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抓手,让师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身心健康是衡量一个人健康水平的两项重要指标,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综合治理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大环境;理解并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普通高校73%的教师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况,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心理压力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健康意识,创设良好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改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保育工作应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既要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供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因而,班主任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因而,班主任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思考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时,要贴近教师生活,把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时,除了强调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等之外,更要培养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从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获得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生理保证,有利于青少年维持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青少年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青少年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规范,加强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幼稚教育工作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融合家长和幼稚园共同的心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我们要审视和反思家庭和幼稚园教育整合的方式和途径,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生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设新农村工作的不断开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共识,农民参与健身的需求将大幅提高。构建全新的农村体育体系,也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开展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其发展与国家和个人的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而作为“工作母机”核心的高师教师,其身心素质和谐、持续发展是教师生态素质系统的主导因子。当前高师教师身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受到“花盆效应”的影响,高师教师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模式受到限制;从生态“整体效应”分析,高师教师身心制约与互动的发展观念不明确;依据“最适度法则”,高师教师对自身身心承受能力的认识有待提高;从“限制因子定律”来看,高师教师身心素质与发展能力比较低。为此,高师教师应突破环境制约,自主创新,树立一体化的身心发展观念;发展新型教师人际关系,为教师身心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重视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跳出就体育教体育的惯性思维,从多个层面体现它的"边缘性"特点.体育教学要着眼于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教育资源,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起到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开展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普及教育、以选修课为辅的系列教育、以活动化课程为补充的实践训练、以报告讲座为拓展的学术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经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省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有心理反应异常者占被试人数的11.91%;男生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个因子上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的特征。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系统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但审视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增大,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在悄然地蔓延,幸福似乎正在远离教师的职业生活。教育幸福是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同于其他职业幸福的特殊性。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石。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减少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训练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篮球竞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技、战术,还有心理。队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队员的身体素质技和战术水平,而且还应及时掌握队员的心理状态,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通过对篮球队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分析,掌握篮球队员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增强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促进队员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中引发大学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复杂、具有危险性的技术缺乏信心、对社会一些现象不理解、应试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教师与同学的评价等,引起心理应激负效应,是大学生形成焦虑过度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消极对抗情绪.提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手段、方法,培养学生防御心理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高职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对高职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考察和分析了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中,应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锻炼着眼于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工业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参加不同锻炼项目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