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近年来有关沙棘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沙棘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及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了乌梢蛇作为中药材能更充分的被临床利用,从乌梢蛇的生药材鉴定、功能与主治及化学成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从动物形态、制成药材后的药材性状和生药材的鉴定方法介绍如何分辨真假乌梢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介绍乌梢蛇药材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最后以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乌梢蛇各部位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乌梢蛇应考虑全蛇入药,为乌梢蛇的使用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棘的活性化学成分与医疗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沙棘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沙棘中维生素、黄酮类、脂肪酸类、脂类、酚类和多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研究表明,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份多达190多种,主要药用有效活性成分,存在于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实中,这些生理活性成分,说明沙棘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用植物,既可以制成各种药品,又可以制成各种功能食品以及其它多种人类所需产品,同时沙棘具有抗氧化性、抗衰老及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等药理功效,在医药、化学和生理等众多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正己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仙人掌药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离测定及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从仙人掌药材超微粉中分离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普通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和28种化学成分,含有24种相同成分,其中均以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 phthalate)含量最高,超微粉含27.492%,普通粉含32.646%。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首载《滇南本草》,为云南地道民族药材.综述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咖啡酸酯类,芳香酸类等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检测方法有薄层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毛细管电泳法等.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沙棘油对小鼠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沙棘油可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经右腋皮下接种1×10~6的H_(22)肿瘤细胞的SPF级雄性小鼠分成沙棘油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给予治疗组经过沙棘油浸泡的鼠粮和饮用水,对照组给予未经处理过的鼠粮和饮用水,喂养21天以称瘤重、病理切片血管计数.结果:沙棘油治疗组小鼠的肿瘤0.646g血管数为3,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为0.9175g,血管数为5,(p0.05)与对照组对比经过沙棘油喂养的小鼠的肿瘤的重量、病理切片的血管数均要低.结论:沙棘油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遗传与环境的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搜集整理了白芷、雷公藤、穿心莲、三七等道地药材2500多条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系统分析,提出了管理及传统知识保护对策,构建了道地药材栽培信息辅助调优分中心。在由化学成分、遗传特征、生态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中提取道地药材的特征,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品质评价关键技术、制定了相关标准。建立了三七细胞与不定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青阳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青阳参药材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沙棘林     
在西藏山南地区偏僻的曲卓木乡,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天然古沙棘林,经考证这片沙棘林已有700至1000年的历史,面积有1700多亩.  相似文献   

10.
对蒙药吉当嘎-7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概括性叙述,为开展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探索,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吉当嘎-7”组方中的单味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利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料以及利用现代网络中国知网、PubMed、维普、大医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本配伍单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通过学术论文、蒙医书籍文献检索研究,明确了蒙药吉当嘎-7的原始出处、整体方药和组方单味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沙棘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明确其抗氧化性能。方法:以沙棘为研究对象,以沙棘黄酮得率为指标值,使用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提取时间(A)、提取温度(B)、乙醇体积分数(V乙醇/V_总)(C)、料液比(D)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考察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对沙棘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在提取时间23 min、提取温度80℃、50%乙醇、料液比1∶20条件下沙棘黄酮得率最高,为2.316 mg/g。各因素对沙棘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沙棘黄酮具有很好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当沙棘黄酮粗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5 mg/mL时,沙棘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7.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77.7%。结论:沙棘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沙棘果营养成分全面,其中维生素含量几乎居一切果菜之冠,沙棘果粉是从沙棘果中提取出的一种提取物(由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沙棘果粉的热值测定尚未见报道.其采用量热法对沙棘果粉的热值进行实验测定.实验原理可靠,容易操作,燃烧率达100%.该值的测定为人们的膳食结构和沙棘果粉的食用提出一个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试图证明湖北产牛至不同部位所得精油存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的差异,并为开发牛至药材新的药用部位提供实验依据及参考。创新点:首次对湖北产牛至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部分"同样是有效的药用部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牛至不同部位(花-叶、茎、根)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与分析(附表1),同时结合二苯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验和铁氰化钾总还原能力实验考察了各部位精油的抗氧化性(图1、图2和表1),为牛至精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结论:湖北产牛至药材的"地下部分"(根)与"地上部分"(花-叶)的精油具有类似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至精油在作为抗氧剂使用时,"地下部分"(根)不应被忽略,而应适当保留或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沙棘树的开发栽培沙棘是胡颓子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栽培。沙棘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为了开发利用沙棘树,现将其作用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实用价值沙棘树是我国栽培果树中药用价值很高的果树,也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野生沙棘资源丰富。沙棘中富含维生素、三萜、脂类、黄酮类、酚类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和抗衰老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本文对沙棘的生物活性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沙棘在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飞龙掌血叶中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了提取飞龙掌血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 - MS)对飞龙掌血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40目,用16倍量水浸泡过夜,连续提取12小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飞龙掌血叶挥发油得率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沙棘的形态、分布和经济价值,总结出沙棘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以及营造沙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双黄消渴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定双黄消渴颗粒中黄芪、黄连、赤芍3味药材,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条件:乙腈-水,流速1.0 mL·min(-1),柱温40℃,漂移管温度7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采用所建立的TLC方法鉴别黄芪、黄连、赤芍等药材时,斑点清晰且分离度好,不产生黄芪甲苷的阴性干扰.黄芪甲苷在14.82~148.2μg·mL(-1),柱温40℃,漂移管温度7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采用所建立的TLC方法鉴别黄芪、黄连、赤芍等药材时,斑点清晰且分离度好,不产生黄芪甲苷的阴性干扰.黄芪甲苷在14.82~148.2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应的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准确性高且易于操作,可用作双黄消渴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甘南沙棘叶为原料,利用正交法优化了乙醇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微波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沙棘叶茶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时间3h,乙醇浓度70%,温度60℃,料液比1∶50(g/mL),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1.3%;微波提取沙棘叶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300s,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50%,微波辐射为中高火,茶多酚的平均得率为16.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25%.比较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微波法提高了沙棘叶中茶多酚的得率,且明显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初步分析了薄叶红厚壳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吸收光谱法(UV)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的图谱研究.本法简单,可靠,既可作为薄叶红厚壳质量控制标准,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