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社团活动--凸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社团活动是凸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对学校处在城乡一体化特殊地段,大量新城市学生增加所带来的教育难点,学校提出以"互助共融,互补相长"为核心的融合教育。通过创设融合、互助、和谐的校园环境,开设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学生融合特色社团活动等措施,让新、老城市学生在思想、观念、习惯等各方面主动相互融合,逐步形成平等相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融合环境,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助人品格和自助能力,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包括组建大学生心理社团、设立大学生心理互助员、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开展心理课题研究、发挥非正式群体的心理互助作用等多种方式。学校要把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作为进一步完善或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和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大学生、让大学生充分体验,要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日趋多元化,很多已经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针对个别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心理互助则通过同交集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实现了精神上的互相帮助,因此应当重视和采用心理互助的形式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互助的作用1.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可以实现其主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心理互助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求助意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及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互助活动的初步探索则形成了大学生心理互助工作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心理互助模式在操作性、实效性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通过对心理互助模式在生命教育系列中的实践研究,进而更加关注生命教育主体的实施与操作。  相似文献   

7.
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涵义及特征作出了初步的认识,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区中的教育功能。最后,对实施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出了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地震过后,学生需要心理重建。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心理互助的形式主要有设立心理互助员,成立心理互助组,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组建心理社团等。学校要把心理互助作为促进学生心理重建的重要途径,要为学生心理互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互助教育模式的具体流程是:组建心理互助团体,开展培训,制订互助计划,实施互助计划,完成互助计划并进行总结.对开展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教育提出的建议是: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以专业教师辅导为主;教师应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同伴心理互助应延伸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多个层面;应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门诊,在经常性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收到了一定成效。除此之外,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种好的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心理互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作简要阐述。一、心理互助的实践意义就学校而言,心理互助,是指师生通过各种行为,彼此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影响,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一种互助活动。心理互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重…  相似文献   

11.
心理社团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手段之一。行之有效的心理社团活动应充分发挥中职生心理发展的潜能,以点带面逐步协助开展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杭州市服装职业高中基于学校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三年来心理社团的开展经验,针对心理社团订立发展目标,指导创新模式,希望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中职生各种心理问题、促进社会心理发展,为中职生顺利度过后青春期提供一条有效的双向通道,形成心理社团的多元化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心理委员模式,让班级拥有“心理咨询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试图通过这种心理委员互助模式,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以此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将校园心理剧应用于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学生心理互助委员"协助心理辅导教师组织开展心理剧辅导,实施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依托;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好坏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实施体育社团活动能否更好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社团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及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体质状况看,参与体育社团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机能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从意识行为来看大学生的健康价值观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丰富其课余生活,应大力开展足球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更好地体会足球运动的趣味性。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开展足球社团活动的意义的阐述,提出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开展策略,使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的进行更加顺利,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植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主体性素质的学生,这不仅要求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本文以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活动的要求为重点,较深入地探讨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魏冰花 《职教通讯》2019,(18):47-49,54
中等职业学校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践探索,可通过引导学生选择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合理设计社团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科学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发展;有效评价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1.开展学校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2.本着"实施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乐在益智,乐在健身,乐在养德以空竹活动为载体,挖内涵、创特色、育人才、促发展,逐渐由特色项目的开展向特色学校的创建过度,开展好体育教育实践,全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社团活动等完整的生活当中,而不能与学校的完整生活相脱离。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是多样的,学生的社团活动也是一个重要渠道。第一,在思想上,中小学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社团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在中小学生全  相似文献   

20.
心理互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互助是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能培训的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当中开展心理帮助的活动.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符合大学生心理求助意向,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现实主客观基础.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互助的有效模式中健全心理互助组织体系是基础:提高心理互助员的助人技能和素质是关键:规范心理互助工作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