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孤独,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情绪,而在邀游精神领域中寻求真理的先驱者们那里。更是无法逮避的宿命.本文试以鲁迅和郁达夫为例,从家庭及时代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探讨二人“孤独”的形成反差异。进而探析其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异同,从二者对待“孤独”的态度上切近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情绪 ,因此被称为“主情小说”或“情绪小说”。这种情绪的内在特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敏感自卑、孤独自怜、忏悔自省、愤世忧生、伤怀避世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早期散文作品在性的苦闷、金钱的困窘和对名誉的诉求三个层面上抒写了他的自卑心态,体现了郁达夫自我抒写的一贯主张,并引发了五四时期对艺术本质和创作主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在郁达夫的创作生涯中,南洋时期作为其创作和生命的终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者为何和怎样建构出一个他们所认可的郁达夫的南洋形象,需要寻找各自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多层面的原因,南洋郁达夫也由此成为一个所指和能指不断漂移的符号,植入了星、马、印、中国、日本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空隙中,成为一则开放而多义的社会文本,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人物,郁达夫的批评不仅是有自觉意识的,而且还是有明确的文学理想支撑的。从踏上文坛起,郁达夫就意识到批评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无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他是在自己对文学、对批评的明确看法引导下与时代、与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率真、宽容、同情是他批评意识的三大特点,这三者与郁达夫接近文学作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更应视作郁达夫与作品主体交流时所显示的思考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考察分析了形成郁达大作家与诗人个性气质的潜在因素与心理底蕴,认为在关于童年生活的自传中,郁达夫强调并扩张了作家艺术家特有的最早最深刻的人生体验。郁达夫对自然环境的依恋与感悟,源于父亲形像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和替代角色对儿童性格及心理气质倾向所造成的失落与偏差。从而强调孤独和孤寂意识对作家艺术家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它们和敏感与感伤的心理气质特征及倾向相互作用,成为郁达夫心理结构中的其本质。在郁达夫的情感世界中,惟孤独与伤感乃其实有。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情绪,因此被称为“主情小说”或“情绪小说”。这种情绪的内在特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敏感自卑、孤独自怜、忏悔自省、愤世忧生、伤怀避世。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10.
从郁达夫审美主体接受心理及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出发,探讨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及变异.认为郁达夫在个性气质、人生经历及传统文化心理方面与唯美主义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对它的吸收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特别是赋予颓废以新的内涵,将它转化为对现世反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对于郁达小说创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说明由于当进的社会压迫,“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理上曲扭变态。揭示了他们在白挣扎中觉醒,在觉醒中毁灭的深层次精神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情感,心理,性格和生命表态的相近,以及现实的期待,为郁达夫与卢梭进行心灵对话提供了依据,人性善的观念,内在宇宙的敞开,文学的主情倾向以及回归自然说,构成了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塑造的主要内容,受到“先见”和“此在”因素的影响,卢检验思想进入鬃达夫文化心理结构时既“同化”又“异化”,其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但“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卢梭的人文精神通过郁达夫等人的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前期小说的独异性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此期创作中“率真”的审美追求。“率真”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对题材的择取与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景物的摹写以及创作方法的运作上。它是主体自身化心理结构与客观社会化环境及外国化思潮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率真”的审美追求既使郁达夫前期小说获得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对人性的刻划达到了较高的深度,从而获得了一种超越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伦理观念的冲突导致郁达夫感性生命敞开与囚禁的紧张;价值择取的失范和对当下生存的超越性关切使其深陷沉沦与忏悔的困境;对文明的绝望和隐在宗教情怀,又使其散发着“黑色光辉”的作品透溢出救赎的渴望与期待,从而达成有信的写作文学样态。在如今价值失据的时代,吁求审美与伦理相统一的文学在场。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颜氏家训》中的代词,并与先秦的代词系统进行比较,一方面,《家训》几乎保留了先秦代词的所有用法,只是有些用法仅作为古语保存在书面语中;另一方面,《家训》代词也产生了一些新用法,出现了新的形式,只是这些新的用法和形式尚不普遍,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了234位宗室的两千余首诗。据宗室自身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实际,将宗室诗分为五个时期描述,宗室诗的发展特点与平民特色既受制于宋代的“隔离政策”,又与宗室自身的平民化相一致。整体看,宗室缺乏一流大诗人,宗室诗亦缺乏鲜明特色;而另一方面,部分宗室诗投射出对赵宋王朝的特殊感情,部分宗室的诗歌创作则为整个宋诗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的自信心问题常常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实践中不乏成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摘掉“学困生”帽子的案例,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和爱护,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是帮助“学困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8.
黎族童话具有丰富的教育学意义。通过分析黎族童话的特征、内容等,挖掘黎族童话中蕴含的教育意义,结合黎族童话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有利条件,说明黎族童话进入中小学课堂、进入校本语文教材是完全必要和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既逃禅又向往“爱情”,这曾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是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他在爱情中真正关注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通过爱折射出的慰藉感和归宿感。爱的欢欣和美丽使他感动,但爱的易逝与多变也使他备感人生的空淡和无聊。当他在“爱、中参透“情禅”时,他的小说也一改早期的声泪俱下,痛器狂啸,变得澄净空明,平淡悠长,极富禅意。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是极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东北会党即为明清以来活跃在东北地区的胡匪、马贼以及部分由白莲教衍化、派生而来的黄天教、金丹教等下层群众秘密集合体。东北会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辛亥革命期间,东北会党积极响应同盟会号召,策应革命,充当了北方起义的先导;护国反袁革命期间,东北会党成为中华革命党在东北组建军队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