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任何社会发展都无法拒斥代价的付出,高职教育自然概莫能外。然而,愈发凸显的发展代价已然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深入变革,能否有效地控制代价的付出左右着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从代价论的视角切入,探究高职院校发展的代价问题便具有显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代价表现、根源进行了梳理,并就代价的规避和补偿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变革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强势模因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强势语言具有可学性、创意性和高效性特点。基于语言模因视角,探讨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强化模因思维观念,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造力和号召力,有益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中介是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论中一个中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是否能够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对上海二期课改中语文教材删除《狼牙山五壮士》进行了分析,清楚地说明了课程内容选择主体之间的关系,为课程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希望能对新的课程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教育主体间性是我国教育主体研究的新视角。它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也为我们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彰显教育主体间性,是21世纪教育的价值和本体追求的需要。本文围绕主题间性内涵溯源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从师生地位,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传统定位已不适合城镇化的社会背景,暴露出了如不适应城镇化社会转型的需要、可能导致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教育的本体功能和内在价值被弱视等问题。城镇化要求克服城乡二元割裂的思维定势,对农村教育重新定位。21世纪的农村概念、大教育观、文化多元理论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们在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定位农村教育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语言工具论"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科学认识。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认识与思考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语言的本体性、主体性角度告诉我们:语言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关系;人的思想是在语言中生成;语言不等于文字。这些为我们反思"语文工具"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后现代课程观为视角,遵行学科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并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构建了高师"地理教学论"拓展性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为拓展性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和教育活动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一种代价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有着严整的体系结构,它是发展本体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代价论的有机统一.在代价论的视阈内,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代价--要求人们在科学发展中培养或强化代价意识,积极调控代价,调控代价的关键是要防止代价的转化.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则必须实现由高代价的发展模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模式的转换,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代价.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高等教育代价与发展共存于高等教育实践结果矛盾统一体之中.就其实践过程而言,从纵向角度表现为两者在时间维度上的链环式因果作用;从横向角度表现为两者在空间状态中的反向消长状态;从时空整合角度则表现为一种非线性作用.从价值论层面看,代价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即代价提供理解和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新视角,代价蕴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代价充任高等教育发展的中介,代价限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与代价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展与代价之关系的探究是经济哲学的题中之义。章首先对发展与代价的概念进行追究,认为发展与代价是可以从视角来加以规定的概念,但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则具有它们具体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与代价之辩证关系进行了清理,认为发展与代价之间既具有排斥性、对立性,又具有同一性;最后强调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代价意识,树立正确的代价观念与代价思维,恰当处理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并具体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山东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教育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提供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分析、评价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我们认为,基本有四大视角和维度:一是经济视角和维度;二是社会视角和维度;三是人口变动及素质提高的视角和维度;四是教育整体性发展的视角和维度。“四大视角和维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从主体间性视角审视远程教育,可以发现隐藏在现代远程教育观背后的哲学观是主客二元对立论。主体间性提供了一个回归教育本真的哲学路径,教育中师生“主一主”关系的确立,为远程教育的教师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建构主体间性远程教育的着力点有两个:从静态而言,课程建设是“主体间性”思想的静态呈现;从动态而言,教学活动是“主体间性”思想的动态实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代价是教育价值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探讨教育代价的关键不在于它的付出与否,也不在于消除教育代价,而在于怎样去理性避免或减少它的付出。本文借鉴中庸和张力理论,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付出教育代价的原则,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指导。付出教育代价应遵循主导性、适时性、适度性、趋利性和补偿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症结在于农村问题和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教育、组织和训练;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进行教育能使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教育过程的渐进性决定了农村发展的渐进性;教育是第三世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那里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必须仰赖于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他们的谋生能力才会提高,他们的精神状态才会振作,第三世界的农村生活才会活跃起来;只有能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第三世界国家农村的发展,而这样的人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要承担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舒马赫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和发展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农村教育和农村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9,(8):65-71
布莱恩〃阿瑟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对现象的捕捉和利用,其结构特点是模块化和递归性,技术发展表现为内部结构的不断自我完善,遵循组合进化机制。文章介绍了阿瑟对技术的定义、技术进化论和关于技术与科学关系的观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教育技术发展中部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内在逻辑,从表征、趋势、起点、机制、周期、教育技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六个方面探讨教育技术如何实现进化,以期为教育技术发展提供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国民性的关系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的研究形成了教育养成国民性论、教育改造国民性论、国民性影响教育论和相互作用论等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有的研究程度。目前对教育与国民性关系研究尚存在国民性概念众说纷纭、研究表层化、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拓宽研究视角,加强实证研究,运用教育学视角解读教育与国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表现出学制贫乏、社会职业教育瘫痪、普教中职教繁盛的特点。这虽满足了农村人受教育的愿望,带给农村一些知识和技术,但却是以降低教育质量,破坏乃至颠覆学制体系等损失为代价,从而使解放初期的教育努力化为灰烬,给以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担。因此,在社会发展中应关注民生,尊重规律,积极、全面、稳妥地发展着眼于未来的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农村远程教育在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在全球金融危机风暴影响下,大量农民工包括女性农民工返乡就业,农村远程教育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强调女性视角,利用女性农民工精英性特点,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探索多元职业与就业培训模式,从而为农村远程教育创新提供活力,更好地实现远程教育的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内卷化:农村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卷化理论为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在功能发挥、目标定位、改革方式及观念文化层面延续着内卷化的机制,这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并使之愈演愈烈的更隐蔽的因素.在推进农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由内卷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