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市场需求,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对高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结构;根据岗位变化需求,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岗位技能标准,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岗位能力。改革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强,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时间越来越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1)构建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满足软件专业学生就业多样化、多层次的就业需求。(2)分析和界定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范同、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目标,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专业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基于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调研,对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学习领域,设定学习情境,整合教学内容,以简单电控设备安装与维护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设计基础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考虑的重点。文章尝试将"我行我素"教学方法引入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短时间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以实现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根据"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在提高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目前专业所需、未来求职所需、岗位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职业导向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为了弥补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联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必须在职业导向引领下,对校院(企)课程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其迅速迭代的技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变化。当前高职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学科轻岗位、重专业轻通识、重安排轻选择”等问题,迫切需要紧跟岗位变化重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聚焦课程问题破解,开展“岗位导向、通专融合、个性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对改革中个性化培养问题作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系的“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安装、维修及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检验等工作。所以学生除具有电子整机的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的技能外,还应具有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教学体系改革将围绕着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一线工人。一、课程体系的改革结合学院和天津市发展的实际,电子技术系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以适应任职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宽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同时进行"双证书"教学子体系的设计,就是要将"双证书"制度在教学层面予以推进。"双证书"教学子体系的设计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使其课程内容以会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和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顶岗的要求,岗位胜任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的现状,为提高高职文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构建了基于高职文秘岗位胜任力的“3+”教学模式.通过数年的创新教学实践,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专业,高职会计教育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的要求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基本技能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对接。  相似文献   

12.
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陈承欢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题批准号:XJK06AZC009),日前通过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报如下: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构建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满足软件专业学生就业多样化、多层次的就业需求. (2)分析和界定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范围、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目标,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整合,形成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中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来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系统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以专业岗位工作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学内容改革取得成功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面对普遍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要将他们培养成能胜任工作并奠定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本文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针对当前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并主要从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具体改革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刘巍 《时代教育》2010,(8):117-119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剐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按照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进行,着眼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多向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结构才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课程体系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能力,在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初步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工学交替,能力梯次提高的方式将课程体系进行分阶段教学,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国家需要大国工匠,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在高职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解决高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从转变教师和学生观念、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及平台、构建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高职教育要借着政策的东风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把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能胜任实际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与今后就业相关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论文从高职英语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发展、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赛带训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根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岗位技能的需求,教学中要完善课程体系,综合课程内容,将专业知识按照岗位技能分开,并以以赛带训为载体,将各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体系落实到大赛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