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各个国家以及种族的发展,已经阻挡不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也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生的结果。当然,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的,音乐文化亦是如此,那如何面对不同国家间的音乐文化差异成了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分为中西音乐文化间的交流、西方文明的殖民时代,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三个方面来对多元文化世界的形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古罗马音乐“涵化”现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对人们现实的一切活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发挥着影响,这种多种文化元素混合和合并的过程被称为涵化现象。文化涵化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概念、新的文化形态的历史现象。文章从文化的涵化概念出发,以古罗马音乐文化传播为线索,分析了古罗马音乐文化的涵化现象及其形成的驱动因素,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形成的作用与机理,以及涵化与社会变革、文化传统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也是理论家们所持续关注的领域.斯皮瓦克通过特有的解构思维,在打破经济文化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从后殖民视角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阐释力量,剖析了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互动,为比较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根本与文化立场应该是,要以本国的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本,又要善于转换立场,进入异文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是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一对观念上的基本矛盾 ,在全球化的后殖民时代背景下 ,这对矛盾又有新的表现。本土化无法成为弱势文化有效的解殖出路 ,在“和”的模式中寻求多元发展 ,第三世界的教育和文化才有可能在本土生长中逐步解殖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对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不能以保护自己的文化免于西方侵犯为由,拒绝借鉴,借鉴仍是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借鉴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也是理论家们所持续关注的领域。斯皮瓦克通过特有的解构思维,在打破经济文化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从后殖民视角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阐释力量,剖析了帝国主义危机控制与第三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要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发展壮大自己,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文化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在全球化下得到了发展。一方面,全球化的"去地域化"加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强化了"地域化",让各种文化得以展现各自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在全球化的最典型表现——经济全球化下,文化与经济呈现出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一体化趋势,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并不限于狭义的文化领域,而是和世界民族独立、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思潮等具有血缘纽带的联系,中国学界对后殖民理论的关注更倾向于为本民族文化生存危机的焦虑和警惕。后殖民理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启示在于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从军事、政治向文化转移的政治阴谋,警醒发展中国家审慎吸收外来文化。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又使得该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遇到新的难题和困惑,其具体体现在文化结构的四个层面上。因此,我们对于后殖民文化理论自身又需要保持必要的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翻译研究近来已成为国际译学界的热门话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学范式。着力审视后殖民语境中翻译研究的视角及文化、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并由此分析相关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涵化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促进着文化的持续发展。文化涵化也普遍存在于成人教育当中,促进着成人教育的发展。基于文化涵化分析成人学习者的特征,有意识地采取策略促进他们文化涵化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成人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张德福 《英语辅导》2008,(2):122-125
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尤为重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追求在译语中保留源语的文化价值。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颜色词时,只有尽可能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实现颜色词的跨文化建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全球化的普世主义观念基础不是真正中立的 ,这一历史进程所遵循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殖民的文化逻辑。这是早期殖民历史在今天的延伸 ,它借助于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强化着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寻求一种历史发展的平衡点 ,努力促使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公共性的消解与高校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被催生的后现代主义和经济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给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知识及以此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已经开始消解。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化将可以以更加隐蔽的知识入侵的方式来加速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后殖民化过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必须拿起文化自觉的武器来捍卫自身的传统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19.
外国文学学科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外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一次次面对以下诘问和质疑:什么是外国文学?我们以什么标准研究和评价外国文学?我们为谁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并不等于翻译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也不是不同国别文学的简单相加.外国文学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不能是殖民文学或后殖民文学的一部分,而应该是中国的文学研究的一部分,这种文学研究应该包含世界性的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警惕以西方的观念"化全球".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展示了一种二元对立的集体意识批判形态。它本质上是一种话语批判路径下的历史文化政治实践,具有不可回避的狭隘性与局限性。走向全球性的后殖民理论视野更为开放,新的理论性征和聚焦点开始凸显。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应强调对文化身份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