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简述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重点提出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沟通衔接及互认的对策:1.制定两类教育制度性衔接政策;2.建立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3.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库;4.筹建课程学习和学分互认平台;5.设立扶学教育基金。明确开展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共谋共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对于完善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有着积极意义。学分银行制是建构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桥梁,是优化中高职衔接效能的工具性制度创新。文章阐述了学分银行制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内涵和意义;从建构学分银行制的体制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及课程建设问题等层面揭示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建构问题;给出树立中高职终身学习理念,变革中高职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中高职学分互认与转移机制,完善中高职模块化课程架构设计等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形式,搭建畅通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通道是构建我国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正面临着以学制为主的外在衔接向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内在衔接转变,处于提升衔接效率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英国在国家资格、现代学徒制和学分互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高职内在衔接模式及普职教育互认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处于华丽转身开端的中高职教育内在衔接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各级各类学校及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学分互认平台。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高职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的衔接,加强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有效整合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促进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学分互认(简称"衔接")是将各类专科(普通、成人、高职及民营二级学院等)与自学考试本科相衔接,是通过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学分互认享有同等国家教育考试的效力、规范和要求。命题工作是自学考试的核心环节,质量决定着自学考试是否公平、公正、安全和有效。做好学分互认课程命题工作是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分互认是地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纵向沟通、衔接的重要方式。处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可通过跨校选课获得对应学分和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等途径来实现学分互认,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多维交叉的立交桥式的互动机制,不但体系成熟,而且在学分转化、学生流动、课程衔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颇具特色。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我国在构建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立交桥的过程中,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立体交叉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建立大学与高职院校学分互认和课程互选制度,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招生制度、统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整合教学资源四个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王红岩、左宁宁、刘吉安在《教育探索》2016年第2期中撰文,描述了澳英两国职普课程学分互认体系的特征,并阐明了澳英两国普职课程学分互认体系对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澳大利亚和英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是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并在国家资格框架下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以资格、标准和证书形成职普课程学分互认体系的基本载体,以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构成职普课程学分互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体系"和"门户"的隔阂造成教育领域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不和谐局面,筑起教育沟通和互认的藩篱。开放教育承担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的使命,教育立交桥是完成该使命的必由之路,而学习成果互认是架构教育立交桥的关键环节。本文论证了开放教育解决教育沟通和互认问题的可行性,整理和分析了我国当前开放教育立交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出当前开放教育立交桥纵向衔接的成功经验和横向沟通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分银行的开放教育立交桥架构模式,以期实现教育成果无障碍互认,教育体系和教育形式无缝衔接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实现职普融通。现阶段,我国中等层次教育的职普融通并不全面,许多问题呼唤全方位、深层次的职普融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培养方式缺乏终身教育、生涯教育的意识,课程设置侧重就业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兼顾不够;制度上不允许学生在普教和职教间互相流动,不是本质上的融通。职普不融通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的角度,审视职教与普教,承认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从课程设置、学分互认、证书等值等方面入手,建立职普融通的"立交桥",多渠道探索职普融通的路径,促进职普融通的发展,形成制度,从而为建立健全的职教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张士献 《高教论坛》2011,(3):80-81,102
地方本科院校应克服片面追求理论教学的误区,把职业教育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职业院校学分互认机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提高了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能力,成为高中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良好选择。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具有学历与能力并重、学校教育和带薪兼职工作紧密结合、增加职业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学分互认和课程融通、严格管理与灵活实施等特点,其对我国实行1+X证书制度具有如下启示:推行学分互认与转换,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障“X”证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跨国学分互认尚缺乏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文章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政府和高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构建校际学分互认平台;推行融合互联网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务管理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追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统一、学分互认以及职业教育最大化效益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采用模块化课程衔接、学分衔接、资格衔接和学校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形式 ;提供高度的认同理念、系列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完备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以及有效的服务体系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必要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纽带和"突破口"。在终身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基本架构应由"一个目标、两条干线、三种要素"组成,其中"三种要素"指不同本质内涵教育形态、不同类别学习成果和不同理念学习方式。为推进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从而为搭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应以资历架构体系为支柱,促进不同本质内涵的职业教育间的沟通;以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为基石,推进不同类别学习成果的职业教育间的互认;以混合式学习方式为阶梯,促进不同理念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对高职国防教育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实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8.
沈理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68-70
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结合点,对口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现行的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内涵、专业技能考式趋向形式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可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内部引领,推行学分互认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衔接等,全面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之一,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不充分、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等问题,学习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基于“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其职业教育的背景、经验、特点与不足,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新思考,为构建先进示范职教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汀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内中职学校和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对接招生的涉农专业贯通试点为基础,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课程衔接原则和对策等问题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力求反映当前我国涉农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总体状况,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