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高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学前教育必须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游戏是最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的活动,教育专家也指出,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联系实际,提出了推进学前儿童教育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释了“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生态学,然后分析了基于生态学阐释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困境,最后论述了基于生态学阐释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路径,包括聚焦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重塑师生关系,构建平等民主教学生态;改革教学中心,增强组织管理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生活具有发展性、游戏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疏离了儿童的生活。构建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课程目标要满足儿童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儿童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要还原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中要建立儿童生活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与其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学前游戏行为量表,考察学前儿童社会偏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与他们的各游戏行为呈显著相关。害羞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安静退缩行为、活跃退缩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游戏行为;社交淡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行为、社会游戏行为和追逐打闹游戏行为。为促进社会偏好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应该科学认识和干预害羞与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增加学前儿童的积极游戏行为、减少消极游戏行为,让儿童在自由、对话、创生、体验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活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前智障儿童普遍具有语言障碍,影响其思维、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前游戏特性、关注个体差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出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康复校本课程“生活适应+语言”,有效促进学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发展心理学的分类学视角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其存在的惟一合法性已受到广泛的质疑。只有从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生态学视角出发,才有可能还原学前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景”,因为生态“情境”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意义建构”的平台,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沟通、对话的背景,更是把握学前儿童游戏全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吴航 《少年世界》2008,(4):11-14
从发展心理学的分类学视角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其存在的唯一合法性已受到广泛的质疑。只有从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生态学视角出发,才有可能还原学前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景"。因为生态"情境"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意义建构"的平台;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沟通、对话的背景;更是把握学前儿童游戏全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间游戏是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探讨民间游戏在彝族学前儿童中的应用情况,有利于为彝族学前儿童工作者指导儿童开展民间游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幼儿师范学校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北京幼师举行了开学典礼。 “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将在两年时间内,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以下8门课程:儿童发展研究、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游戏研究、学前儿童健康研究、学前儿童艺术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一种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和主导活动。游戏能帮助学前儿童控制不良情绪,丰富深化情感;能促进学前儿童换位思考,有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能满足学前儿童心理需要,有利于人格发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心理疏导、有意识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训练、有意设置障碍培养其抗挫能力等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游戏权逐步受到国人重视。梳理建国后的学前儿童游戏政策与法律文本,发现其经历了学前儿童游戏初露头角(1949-1996)、学前儿童游戏持续发展(1997-2019)、学前儿童游戏有序推进(2020-2022)三阶段,实现了从“基本活动”到“法律权利”的转变。同时,游戏权的确立使得游戏政策中的儿童观、游戏观、学习观、权利观发生转变。游戏权也被赋予了自由价值、人权价值与正义价值。为更好落实学前儿童游戏权的发展,需保障幼儿游戏时空、创设游戏安全环境、尊重幼儿游戏选择意愿、健全学前教育游戏权教研指导网络与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游戏作为最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方式,必然居于课程中的基础地位。游戏不断进入并居于课程中心位置的过程,即游戏课程化。游戏课程化是为了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模式和幼儿教师培养的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种课程理论与方法不断涌现。作为一种创新、有趣、高效的课程组织与实施形式,游戏化课程切实提高了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和生活能力,其中,学前游戏化体育课程是游戏化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董丽霞主编的《学前体育游戏》(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书根据当前幼儿园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要,从理论出发,总结了一些创新的、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学前体育活动的质量,对新时代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有着显著的参考借鉴价值。同时,该书以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为着眼点,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从发现幼儿兴趣、尊重幼儿选择和培养幼儿特长出发,通过拓展、延伸和优化课程资源,引领幼儿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课程内容、教授知识与素质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宁夏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其结果表示:2010-2012年宁夏在灵武市、盐池县、彭阳县探索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忠实取向只是偏重于使学前儿童学会知识。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应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适合农村地区学前儿童的游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农村学前儿童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的理念。从回归生活课程生态观的视角,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都疏离了儿童的自我、儿童的生活、儿童生命的摇篮。以回归生活课程生态观的理念改革学前课程,课程目标应面向幼儿的完整生活;课程内容应回归幼儿的直接经验;课程实施应发掘幼儿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应关注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儿童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营造一种自然、真实的社会情境.深人研究学前儿童的混龄游戏,探寻开展科学、全面、系统的混龄游戏策略,有助于促使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前儿童健康地渡过向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每个儿童的成长都伴随着游戏,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游戏随着学前儿童的兴趣而展开,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了精神享受,也构建了文化世界。教师只有明白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在联结,才可以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旨在说明儿童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