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职能交错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向宇  刘行 《华章》2007,(12):32-33
本文从四川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以四川省眉山市及所辖丹棱县等地区的实际调查情况为例,从财政支农、商业金融支农、政策金融支农三个方面解析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改革现有商业性金融支农体系,加强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邢强 《华章》2012,(14)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是,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似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条件。面对巨大的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如何管理和使用好,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应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充分、有效供给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历史拐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关键点、切入点所在.为此,必须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及财政支农体制,确定政府供给的主体地位,并合理划分事权,以事权定财权,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财政向农业投入是政府扶持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效应明显.目前应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合理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优化财政支农投入方式,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从而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首先利用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分析了城镇化对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反作用问题;并进一步利用2003—2012年的实际数据,采用SVAR模型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与城镇化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与同期的城镇化程度具有正的相关关系,财政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最后在此基础上,就财政支农政策与城镇化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雨 《成才之路》2009,(11):94-94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质量,需要正确认识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构建有关法律法规,运用有效的审计方式,探索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农规模都在持续增大,但由于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财政支农效率欠佳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农村财政监督体制建设。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及其特有的弱质性行业特征,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几年,我国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都在加大,但由于资金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就我国目前来讲,加大财政支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是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的,它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本文将针对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财政支持现状、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从财政理论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都可以看出财政的重要性。但是,财政并不能包揽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它仅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必须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及市场失灵角度确定支持的范畴。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在支持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财政应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着手,明确支持理论范畴,并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健全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对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财政支农重点投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动农民自主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证券直接融资与吸引外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健全农村投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河北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向农村的纵深推进,我国农村正由"全耕型"向"半耕型"演进,转型期的农民、农村、土地问题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设新农村.必须深刻认识农民、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把握政策方向和工作重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正在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推进,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农村环境建设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切入点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过程有利于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农村多元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中央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群体对基础性和公益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7.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课题,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其本质内涵在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治本之策,也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科学指导。文章分析我国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国家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等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新农村,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村官"队伍。因此,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去当"村官"。本文就大学生下乡"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使大学生村干部更好适应新农村的措施,更好地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理应承担重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责任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引发了诸如农民失地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形式主义盛行、新农村建设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下一步乡镇政府应该突出服务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搞好教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农村资金供求失衡状况严重、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范围有限、农村信用社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等种种弊端,新农村建设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支持不足有诸多原因,要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积极化解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等多项金融创新举措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